本文围绕中信建投证券举行的业绩说明会展开,详细介绍了董事长刘成等管理层就打造一流投行、中资券商出海、大模型技术影响以及应对缩量投行市场等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作出的回应和规划。
在3月28日这个重要的日子,中信建投证券精心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业绩说明会。此次会议可谓星光熠熠,新上任的掌门人——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刘成首次公开亮相在大众视野中。他以沉稳且专业的姿态,直面投资者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诸如中资券商怎样才能加速出海拓展国际市场,以及如何打造一家一流的投资银行等。
除了董事长刘成,中信建投证券总经理金剑华、董事会秘书刘乃生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赵明也一同陪同参与了这场意义非凡的会议。他们分别就大模型技术给券商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缩量的投行市场中寻找机遇、应对挑战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且深入的答复。
一流投行需做好“五个一流”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并且着重强调要积极培育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中信建投证券积极响应这一国家战略,迅速构建了“五个一流”的重要任务。这“五个一流”涵盖了培育和巩固一流的文化,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塑造企业的灵魂;汇聚一流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持;提升一流的能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一流的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打造一流的产品,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通过这“五个一流”的建设,中信建投证券正加快脚步,全力打造一流投行。
董事长刘成还详细介绍了中信建投证券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采用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中信建投证券计划先用五年的时间,集中精力打造和巩固在国内的一流综合实力。到2030年,要全面达到与行业优质头部机构相匹配的引领水平,在国内金融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第二步,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力争全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努力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引领力的一流投资银行,在全球金融舞台上绽放光彩。
为了顺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刘成补充道,中信建投证券争取要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这是确保公司始终走在正确发展轨道上的根本保障。二是持续发挥投行业务的传统优势,投行业务是中信建投证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要在这个领域不断巩固和持续扩大自身优势。三是推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为未来大财富管理领域将是证券公司决胜的关键战场。四是加快补上国际化发展的短板,国际化是建设一流投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五是持续强化风控和合规管理,这不仅是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的前提条件,更是公司自身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六是增强业务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体系,这是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必备基础。
四方面做好中资券商加速出海
中资券商加速出海成为了此次业绩说明会上众多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中信建投董事长刘成详细介绍了国际业务的重要影响以及中信建投证券的后续规划。
刘成表示,中资券商加速出海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既是券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投行的实质性举措,也将对整个行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打造国内一流投行,不仅有助于券商提升在境内外的客户服务能力和全球竞争力,还能协助企业拓宽境外直接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推动中国优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助力国际优质资本引入国内市场。
刘成强调,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些重要原则。既要积极主动地拓展国际市场,又要保持稳慎的态度,确保发展行稳致远;既要在短期内见到明显成效,又要注重长期发展的质量,让国际化发展真正具有可持续性;既要实现业务的增长,又要有效控制风险,真正实现国际化的安全发展。
按照这些原则,中信建投证券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策略。首先,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香港地区的业务,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一体化管理模式,确保香港本土业务的发展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有力保障,实现香港市场业务的持续增长。其次,要持续发挥好中信建投国际的桥头堡和主阵地作用,综合考虑国家战略、同业发展情况以及客户出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积极探索海外市场的布局。第三,要进一步发挥功能性作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国际高质量资本引进来,争取在投行、经纪、固定收益、衍生品等业务领域尽快拓展越来越多的全球合作伙伴。第四,要加强风控统筹,建立体系化的管控机制,有效管控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大模型技术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人们不禁会问,这将给券商行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中信建投证券又将探索哪些业务场景的大模型赋能呢?
对于这些问题,中信建投证券总经理金剑华给出了详细的解答。他表示,作为国产开源低成本大模型,DeepSeek在今年火遍全球,许多行业都纷纷部署和接入应用。从证券行业的角度来看,DeepSeek的爆火既带来了技术赋能的机遇,也凸显出行业变革的挑战。
在机遇方面,DeepSeek的开源策略激活了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生态,为券商与本土科技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也为券商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供了技术路径参考。在挑战方面,目前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在技术整合难度、技术人才配备、数据安全、监管风险以及客户信任等方面都存在新的挑战。在复杂资产配置、客户信任构建等场景中,仍然需要人工干预,以避免因人工智能服务可能导致的核心能力空心化风险。
金剑华同时强调,随着大模型能力的快速迭代,中信建投证券将重点在数字员工、智能投研、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业务场景持续优化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典型应用案例。同时,加强对大模型在证券行业安全合规使用范式的探索,努力打造证券公司新时期的新质生产力。
把投行功能性放首位
面对相对缩量的股权融资市场,中信建投证券将如何应对呢?中信建投证券董事会秘书刘乃生回应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在过去的2024年,境内一级市场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其数量和规模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这给投行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信建投证券依然把投行功能性放在首位。公司更加坚定既有的战略定力,始终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更加注重“五篇大文章”和服务新质生产力。
过去一年,中信建投证券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政策鼓励业务的布局,尤其是在存量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在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类REITs成交规模等方面均位居行业首位。同时,公司加大市场撮合和存量资产的开发力度,积极储备了一批优质的项目。二是以北交所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大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企业的投入,这也是中信建投证券的传统优势所在。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在北交所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在北交所的领先优势。
此外,中信建投证券香港业务一体化战略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确立了在香港市场的品牌和市场地位。在2024年,中信建投证券成功完成了智能驾驶领域最大IPO项目——地平线的港股上市。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信建投证券业绩说明会的内容,包括打造一流投行的“五个一流”任务、分两步走的建设规划及六大工作重点;中资券商出海的影响、原则和四方面策略;大模型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应用场景探索;应对缩量投行市场把投行功能性放首位的举措等。展示了中信建投证券在行业发展中的战略布局和积极应对挑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