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探秘深圳南山“社区画像”: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广东南山“社区画像”: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本文聚焦广东深圳市南山区的基层治理创新举措,详细介绍了南山区为全区110个社区逐一“画像”的做法,通过多个社区的具体案例展示了“社区画像”在摸清居民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就业、支持差异化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效,还说明了参与“画像”的治理机制。

在基层治理的大课题中,每个社区都有着其独一无二的“肌理”,而且社情民意也并非一成不变,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那么,究竟该如何精准摸清居民的需求点,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从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精准性呢?

近年来,广东深圳市南山区积极探索创新,为全区110个社区逐一进行“画像”。他们运用了多种方式,包括严谨的数据分析、广泛的问卷调查、深入的入户走访以及诚恳的邀请座谈等,全面细致地盘清社区的“家底”。通过这一系列扎实的工作,梳理出了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随后统筹辖内的资源为社区赋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南山区蛇口街道湾厦社区通过“社区画像”有了重要发现。在该社区的上万名外来务工者群体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竟然多达971人。针对这一情况,湾厦社区迅速行动起来。湾厦社区网格组副组长张希文表示:“为了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我们精心举办了老年节活动,同时积极向街道申请‘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加快建设适老公共设施,并且开展持续性的助老服务。”

再看南山区南头街道南头城社区,翻开其“画像”,一组组清晰的数据描绘出这个“网红景点”的复杂情况。南头古城城中村面积共0.35平方公里,年均游客达千万人次,常住居民1.6万余人,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共295家,景区和社区高度融合。

“社区画像”也让南头古城的治理更具针对性。南头城社区党委书记蔡叶文介绍:“‘搬家拉货’是古城居民的高频需求,但因为巷道狭窄,机动车进不去,又缺乏高品质的物流服务商,所以交通拥堵和矛盾纠纷频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社区通过社会组织孵化出“好运来”综合服务队,制定“古城货运公约”,呼吁文明货运,还申请“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10余万元,为服务队添置了货运拖车、爬楼机等设备。

在“社区画像”的过程中,蔡叶文还发现了一个就业供需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南头古城55%的居民属于保洁员、司机、保安,就业不稳定;另一方面大量“小个专”需要招募员工。如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呢?蔡叶文说:“我们成立了‘小个专’党支部,通过社会组织在线上线下同步打造‘活力零工圈’平台,把零工群体和用人单位聚集在一起,拓宽就业渠道。”

“‘社区画像’还能支持差异化建设,让公共资源发挥更大效益。”蛇口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张泷文介绍。比如,蛇口街道雷岭、大铲、围仔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距离很近,分别重点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友好型社区和公共图书馆,然后打通使用,实现优势互补。

“社区画像”有这么多用处,那么谁来给社区“画像”呢?南山区创建了“网格员 + 楼栋长 + N”协同治理机制。其中,网格员和楼栋长是基础力量,“N”则是包括物业、辖内企业、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方力量。南山区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李新磊表示:“目前,南山区稳定在岗的楼栋长有10729名,他们服务居民‘最后一米’,基本实现了‘楼内问题楼内解,矛盾纠纷不出楼’。”

本文围绕广东深圳市南山区的“社区画像”基层治理创新举措展开,详细阐述了其操作方法、在不同社区的应用成果以及参与治理的机制。“社区画像”通过全面盘清社区情况,精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补齐养老服务短板、解决物流难题、促进就业等,还支持了社区的差异化建设,实现公共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网格员 + 楼栋长 + N”协同治理机制为“社区画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准性和效能。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探秘深圳南山“社区画像”:开启基层治理新篇章,广东南山“社区画像”:解锁基层治理新密码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