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43代传人王洪标:让文盛馆羊肉卤香飘世界

河南安阳市滑县万古镇始创于清顺治年间的“文盛馆羊肉卤”,历经11代传承,在第43代王氏传人王洪标手中续写新传奇。介绍了其制作工艺、传承历程,以及王洪标在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让羊肉卤走出国门的故事。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洒在豫北平原,河南安阳市滑县万古镇仿佛从沉睡中缓缓苏醒。此时,文盛馆羊肉卤生产车间里,早已飘出了那一缕缕令人陶醉的醇香。这股香气,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带着时光的印记,一下子把人们拉回到那久远的岁月之中。

“文盛馆羊肉卤”,始创于清顺治年间,宛如一棵古老而坚韧的大树,历经11代人的精心呵护与传承接力。如今,这棵大树在第43代王氏传人王洪标手中,正绽放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续写着属于它的新传奇。王洪标凭借着对传统技艺的执着坚守与大胆创新,在2024年荣获了“河南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成为了非遗传承领域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

走进万古镇文盛馆羊肉卤技艺展示传习所的生产车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美食的魔法世界。大锅里热气腾腾,那浓郁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瞬间就能勾起人们的味蕾。王洪标稳稳地站在三尺灶台前,手中的长柄大勺有节奏地轻轻搅拌着铁锅。褐红色的卤汤在锅中欢快地翻涌着,就像是一群欢快的舞者在尽情舞动。羊肉醇厚的鲜香与20余种香料独特的馥郁完美交融,就像一场精彩的交响乐,唤醒了古镇那沉睡已久的味觉记忆。

王洪标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一边热情地向人们介绍:“我们只选用2 – 3年的公羊作为原料,再搭配上砂仁、豆蔻等20多种名贵香料,按照祖传的配比精心制作。经过3个小时的卤制,这羊肉卤香而不腻、瘦而不柴,每一口都是满满的美味。”万古文盛馆羊肉卤已经有300多年的传承历史了,它起源于滑县万古镇梁村集。在王氏家族11代人的不懈努力传承下,这道美食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令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在万古文盛馆羊肉卤技艺展示传习所内,“河南老字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诸多荣誉牌匾挂满了墙面,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些牌匾,不仅是对文盛馆羊肉卤的认可,更是对王氏家族传承精神的肯定。王洪标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和爷爷学习羊肉卤制作技艺,初中毕业后就到父亲工作的饭店当学徒。经过多年的实践,他熟练掌握了选羊、屠宰、切肉、配料、炮制、翻炒等全套制作技术。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无穷智慧,也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

“老味道要想在新时代站稳脚跟,绝不能墨守成规。时代在变,人们的口味也在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让老味道在新时代‘活’起来。”王洪标深知创新对于传统技艺传承的重要性。在坚守祖传技艺的基础上,他大胆地探索研发,不断优化提升羊肉卤的质量和口感。如今,文盛馆羊肉卤的知名度与日俱增,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借助直播电商平台,“万古文盛馆羊肉卤”成功走出了国门,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让世界品尝到了来自中国滑县的独特风味。

暮色悄然降临,老灶台的火光柔和地映照着王洪标两鬓的银丝。锅铲与铁锅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伴随着那百年不变的卤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王洪标这位新时代的劳动者,正用自己那双勤劳的双手,让这古老的味道愈发醇厚绵长,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不断前行。

本文围绕河南滑县万古镇的文盛馆羊肉卤展开,介绍了其悠久的历史传承,详细阐述了制作工艺。重点讲述了第43代传人王洪标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进行创新,使羊肉卤走出国门。展现了传统美食在新时代通过传承与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43代传人王洪标:让文盛馆羊肉卤香飘世界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