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验证了其升级和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还提及了深海产业在能源、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深海”控制场景下的相关设备成果。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2月27日至3月25日这段时间里,自然资源部“深海一号”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了2025年技术升级之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此次海试意义重大,它全面且充分地验证了“蛟龙”号经过迭代升级以及关键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后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这一成果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节能减耗以及重要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充分证明了关键部件国产化升级的可靠性。
另外,陈旭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规模化的深海产业将会成为推动能源与通信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海底的规模化开发以及装备作业,会有力地促进海底能源站、深海原位发电、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成熟应用。不仅如此,这还会进一步推动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沿探索,并且推动海底光缆网络与卫星通信相结合,从而构建起覆盖全球海域的深海互联网。
袁先登同时也表示,针对“深海”控制场景,公司已经研发形成了船载相关卫星通信安全设备。通过安全可靠的卫星互联网连接,能够实现对深海作业设备,例如无人潜航器、水下机器人等的精准远程操控。
本文围绕“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海试展开,阐述了海试成果对“蛟龙”号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还介绍了深海产业在能源、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方面的发展前景和成果,展现了深海领域技术不断进步和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