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美国当前经济状况,分析了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预测,深入探讨美国政府化解巨额债务的手段及背后原因,同时指出这些举措可能带来的通胀复燃、金融动荡等后果,以及美国经济未来走向对自身和其他国家的影响。
当前,美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警惕的现象。有专业经济机构做出预测,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将会萎缩2.8%。倘若这一预测成为现实,那么自疫情以来美国经济所谓“持久繁荣”的“美国例外”叙事将会被彻底终结。近期,甚至有华尔街大佬爆料,美国政府可能在“人为压制美国经济的增长,故意制造经济衰退的局面”。
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特朗普总统作出了回应。他表示:“我们正在做的事情非常重大,总会有过渡期,需要一点时间。”从他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他并未排除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那么,特朗普所指的“过渡期”里的重大事情究竟是什么呢?通过近期持续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美国政府似乎在下一盘大棋,其核心目标是化解美国日益庞大的债务。在金融市场上,也有传言称美国长期债券收益率已优先于美股市场,成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新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目前,美国国债已经突破了36万亿美元的惊人规模。如果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到2026年美国的债务利息将高达1.3万亿美元。而2025年美国的军费开支仅为8950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债利息支出已经超过了军费开支,成为美国财政的最大支出项目。如何让如此高位的债务水平迅速下降,无疑是摆在当前美国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美国政府为了化解债务,采取了多种手段。首先,降低利率被美国政府视为化债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当前的债务水平来看,利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100个基点),利息支出就将减少4000多亿美元。这也正是华尔街大佬所指出的,美国政府通过人为制造经济衰退、倒逼降息,从而减轻债务负担的盘算。其次,加征关税也是美国政府十分看重的方法。关税被称作“隐性税收”,尽管在美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占比不足2%,但如果持续提高关税,美国财政就可能得到较大幅度的补充。特朗普总统曾说“我们正在把财富带回美国”,这句话也体现了加征关税在其化债策略中的重要性。此外,特朗普总统借重亿万富翁马斯克,大力削减政府开支,也明显存在化解债务方面的考虑。
美国政府如此看重削减债务,这背后不仅与共和党“小政府、大社会”的执政理念相关,还和美国当前的政治生态密切相关。在本届美国众议院里,有一个由31名共和党国会议员组成的“自由核心小组”。该小组成员都属于财政上的“超级鹰派”,他们坚信不断上涨的巨额债务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声称自己来华盛顿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财政浪费、拯救美国”。目前,共和党在联邦众议院仅以微弱优势占据多数,这种情况近90年来都十分少见。在这种政治格局下,任何立法都需要“自由核心小组”的支持。所以,如果特朗普总统不下大气力解决债务问题,他所重视的如延长减税政策等其他问题就很难得到“自由核心小组”的支持。
然而,美国政府通过削减开支、加征关税、压低利率等方法试图解决美国债务问题,并且不惜采取许多极端措施,这难免会带来其他严重后果。最可能出现的后果就是通胀复燃。当前,美国二次通胀的影子已经开始闪现,今年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涨幅达到3%,时隔7个月重返“3时代”。
更为严重的后果则是会引发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美国政府似乎对此已有所准备。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期表示,美国计划将政府支出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中剔除,以避免政府投资对经济数据造成“扭曲”。这一“奇招”很可能是在为美国出现经济衰退预置借口。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最新表态称,美国经济增长一季度可能为负。长期以来,政府支出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通行的统计方法。一旦将政府支出从GDP中扣除,将不能真实反映美国的经济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到美联储对利率路径的判断,还会因数据波动引发市场动荡,同时也不利于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尽管存在种种风险,但美国政府似乎决心已定。从马斯克大刀阔斧地削减机构和裁员,到“对等关税”大棒将在4月2日正式落地,都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已走上财政整顿的不归路。靠拜登政府大规模财政输血创造的“美国例外论”也将随之结束。美国经济“过渡期”,可能充斥着关税大棒乱抡、通胀复燃、股市动荡、经济衰退相互交织的混乱场景。美国本身能否承受这些冲击尚难预料。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带来巨大影响。当然,如果美国政府把化债作为第一优先目标,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应对来自美国的冲击波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本文围绕美国经济现状展开,指出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的趋势,剖析了美国政府化解债务的多种手段及背后的政治因素,同时阐述了这些化债举措可能引发的通胀复燃、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等后果。美国经济走上财政整顿之路,未来将面临复杂局面,其自身承受冲击的能力未知,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影响,不过也为其他国家应对美国经济冲击波提供了一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