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青岛促消费:多维度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青岛全力促消费,打造全域消费新格局

本文聚焦青岛消费领域,阐述了消费在经济和民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今年政府对扩大内需的重视。介绍了青岛消费的优势现状,分析了促消费面临的问题,并从解决收入、适配供需、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探讨了青岛提振消费的举措,展现了青岛构建全域消费新格局的努力。

消费,一头紧密连接着千行百业的发展,另一头则深深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它与民生福祉可谓是息息相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十大任务之首,相较于去年,排序提前了一位,这足以体现出对消费领域的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消费都是青岛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长板。在2024年,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4.2%的增长,成功突破6580亿元。其规模在北方城市中位居第2位,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位。今年,青岛明确提出要在全方位扩大内需方面聚力攻坚,力求取得实效,进一步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为此,青岛将以更大的力度来提振消费市场,充分激发消费潜能。

然而,当前促消费工作依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例如消费者信心不足、有效需求疲软等。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些堵点,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呢?

要提振消费,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只有让居民拥有稳定的收入,才能实现“能消费”的目标。目前,青岛在稳就业、促增收方面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近日发布的《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到,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等消费支撑体系,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救助帮扶工作,以此来释放居民的消费潜能和消费意愿。

市民在城阳大集上采购年货(图源:新华社)

居民兜里有钱了,还要敢于消费。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活跃市场,关键在于供给要与需求相适配,真正切中消费者的需求痛点。作为“制造强市”,青岛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在家电领域,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企业;在食品饮料领域,有青岛啤酒、青岛食品等享誉全国的品牌。这些本地龙头企业从供给侧出发,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根据消费者消费偏好的转变不断创新供给。以青岛啤酒为例,它精准捕捉到消费者对“分钟级”配送服务的需求,让工厂刚下线的“鲜活”原浆能够以极快的速度直达消费者家门口,进一步提升了啤酒消费的“质价比”。

“能消费、敢消费”依赖于稳定的收入支撑和对未来预期向好的信心,而“愿消费”则取决于是否形成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在新消费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需求从注重物质逐渐转向注重体验。在首发经济的驱动下,青岛商业与文化旅游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消费场景。近年来,各种“首店”“首展”等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繁荣消费市场的新引擎。在“首发经济”这条新赛道上,青岛奋起直追。去年,山东共有近200家品牌首店入驻,其中青岛就贡献了62%的省内首店份额。以台东步行街为例,青岛首家实景沉浸式VR—《唐朝诡事录·西行》打造出了高品质的历史文化体验空间。游客戴上VR眼镜,仿佛身临其境般置身于长安城,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著名景点触手可及,切实增强了消费者的体验感。

青岛中山路附近夜景(图源:新华社)

在青岛,不仅有台东步行街、中山路等商业街区加速上新消费场景、焕新业态,吸引着大量的客流量;更有山姆会员店、上合国际免税城等重点商贸项目按下建设的“加速键”。加速焕新的商业版图正在为青岛打开更大的消费空间。

当前,随着政策“组合拳”的持续发力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青岛通过多措并举构建起了全域消费新格局。这一格局正全力推动居民实现“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目标,也让消费这架“马车”在青岛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跑得更稳更有力。

本文指出消费对青岛经济和民生至关重要,虽青岛消费基础良好,但促消费面临信心不足等问题。青岛通过解决收入、适配供需、优化消费环境等举措,构建全域消费新格局,全力推动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助力消费市场稳健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青岛促消费:多维度发力激发市场活力 青岛全力促消费,打造全域消费新格局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