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从传统到智能,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科技逆袭

文章主要介绍了海南三亚南繁育种基地的情况。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三亚是热闹的度假天堂,而其背后的南繁育种基地在春分过后充满生机。阐述了南繁的概念,分析了三亚适合育种的气候条件。还介绍了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的智慧育种平台,它通过机器人和DNA检测加速育种周期,实现了育种模式的迭代。随着人才和技术聚集,新品种诞生周期大幅缩短,南繁育种基地正朝着“南繁硅谷”转变并走向世界。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当人们沉醉于北纬18度海南三亚那碧海蓝天、椰风海韵的度假氛围中时,在这片热闹沙滩的背后,隐藏着一片充满生机的静谧田野。春分节气刚过,田野里的水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身姿,玉米也悄悄地拔节抽穗,空气中弥漫着蓬勃的生机。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南繁育种基地。

总台记者黄珊介绍说,所谓的南繁,就是把种子带到南方来进行繁殖选育。海南三亚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年日照时长达到2563个小时,意味着一年中有200多天都是阳光灿烂的大晴天。而且年平均气温都在25摄氏度以上,光照充足、降水集中,仿佛是一个天然的大温室,为种子的培育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在过去,由于大部分作物一年只生长一季,一个农作物新品种的诞生至少需要10到15年的漫长时间。要想加速育种周期,农业的新质生产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有一个智慧育种平台,这是一个无人实验室。在这个先进的实验室里,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种子DNA的提取、比对和分型工作,为育种专家们精准地筛选出优良基因。

海南大学基因组与大数据育种团队负责人夏志强表示,传统育种是把材料种到地里,要等苗长大了之后才能进行筛选。而现在通过DNA检测,在小苗期间就可以对其进行筛选,大大加速了育种周期,实现了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人工智能“精准育种”的迭代升级。

研发这个智慧育种平台的是海南大学夏志强教授团队,这是一支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团队。团队中一半以上的成员并非农学出身,而是来自统计学、计算机等不同领域,他们为育种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人才和技术的加速聚集,农作物新品种的诞生周期从原来的10到15年,被大幅加速到最快只要2到3年。生物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正在重塑现代育种模式。如今,南繁育种基地正向着“南繁硅谷”华丽转身。并且,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原本主要服务于国内生产的“南繁硅谷”,正加速走向世界舞台。

文章围绕海南三亚南繁育种基地展开,先介绍其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接着说明传统育种周期长的问题,引出智慧育种平台这一新技术。该平台由创新团队研发,实现了育种模式的升级,大幅缩短了新品种诞生周期。最后指出南繁育种基地正朝着“南繁硅谷”转变并走向世界,体现了科技对农业育种的巨大推动作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从传统到智能,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科技逆袭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