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在达成战略合作20天后有了实质性进展,红旗品牌G117产品整车联合开发及平台许可费技术采购成交给零跑汽车,同时介绍了双方合作的背景、维度以及各自的情况和业内对此次合作的看法。
财联社3月26日消息(记者 刘阳),自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达成战略合作仅仅20天,双方的合作便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3月26日,财联社记者从中国一汽电子招标采购交易平台了解到,红旗品牌G117产品整车联合开发及平台许可费技术采购项目已经成交,而成交人正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交易的金额并不小。”并且红旗G117产品很可能会采用零跑汽车最新的LEAP3.5技术架构。
当记者询问关于红旗G117产品及合作细节时,有中国一汽内部人士表示,该项目目前尚处于保密阶段,暂时无法披露更多的信息。
回溯到3月3日,一汽与零跑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此次战略合作涵盖了两个重要维度。其一,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研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以及零部件合作,通过技术的深度融合,携手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二,双方还会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能性,借助资本合作,实现全产业链资源的协同发展。
在2024业绩沟通会上,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透露:“一汽能选择与公司合作,主要是看重了我们的全域自研的能力。”他还介绍,双方从2019年至今经历了多次谈判,其中包括前期和奔腾签订的战略协议,以及去年几近与一汽 – 大众捷达达成的合作。朱江明表示,“(此次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后)双方合作将在零部件采购方面率先落地,而对于投资(资本合作)仍在探讨过程中。”
早在2023年7月,零跑汽车就正式发布了名为“四叶草”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该架构采用“1颗SOC + 1颗MCU”的芯片方案,实现了中央超算功能,能够支持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车身域“四域合一”,覆盖15个模块功能。在零跑汽车的规划中,该架构不仅可以供自身使用,还可用于对外合作和销售,这也是公司降低成本和推动盈利的关键手段之一。今年3月10日,在零跑LEAP3.5技术发布会上,朱江明宣布,公司自研的三电技术已经获得了10家友商的定点合作。
朱江明告诉记者:“在海外和Stellantis合作后,有一定的排他性,大部分是电驱动、车灯等零部件级的合作,国内更多的也是零部件的合作。”他还透露,自研三电技术合作的10家企业包括合资、外资以及自主车企,“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这些定点的项目会开始供货。”
去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对中国一汽、东风和长安汽车三大央企“喊话”,表示将对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包括技术、市场占有率、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考核。今年1月,中国一汽在对外公布的《2025年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要“加大新能源领域投资”。
与燃油车业务依然保持规模优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汽的新能源产品线单薄、技术迭代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压力已经持续多年。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10.6%,不仅低于长安集团(约27%)和东风集团(约34%),更远低于行业40%的平均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汽与零跑的合作,既是传统车企转型焦虑的缩影,也是新势力借势破局的战略选择,双方可谓各取所需。”一汽急需引入外部技术资源,加速新能源产品布局,而零跑汽车恰好充当了这一“补短板”的角色。“同时,一汽的百万级年产能、供应链网络和红旗品牌的高端溢价能力,为零跑汽车提供了规模化落地的土壤,初步验证了该公司想要依靠整车制造与Tier1业务实现‘双轮驱动’的可能性。”
此前,零跑汽车联席总裁武强曾表示,技术合作带来的毛利将远高于卖车,“公司将通过多种战略维度和商业模式的构建把毛利率提升至20%。”
本文围绕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的合作展开,先是介绍了合作的最新进展,即红旗G117产品联合开发项目成交给零跑。接着阐述了双方合作的维度、背景,包括零跑的技术实力和一汽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压力。业内认为此次合作双方各取所需,有望实现共赢,同时零跑也期望通过技术合作提升毛利率。总之,这一合作对于双方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