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从制造到创新:博世主席眼中的中国工业新飞跃

本文围绕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展开,阐述了其对中国在全球产业变革中角色的看法,介绍了博世在中国的投资布局、业务发展,以及对氢能技术领域中国市场的潜力分析,还提及了博世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应对策略和对未来合作的展望。

在德国汉诺威,一场关于全球产业发展的深度对话正在进行。近日,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接受了专访,他对中国在全球产业格局中的地位给出了高度评价。

斯特凡·哈通明确指出:“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制造中心,更是全球创新引擎。”在当下全球产业变革的汹涌浪潮中,中国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积极推动着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这种快速的发展态势,不仅仅会重塑中国本土的产业格局,更会为全球工业变革注入全新的动力。

画面回到3月31日,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斯特凡·哈通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的场景被定格(新华社记者 邰思聪 摄)。哈通特别提到,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工业智能化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他感慨地说:“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产业升级的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对于像博世这样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销售增长点,更是技术研发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源。”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博世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了1428亿元人民币,而且博世还在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哈通介绍,2024年博世在苏州建成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其合资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在太仓投产了三期工厂,博世还在南昌与本土企业合作建设了商用车电驱动系统生产基地。

通过这些关键的布局,博世不仅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技术落地速度,还进一步与中国本土的产业链实现了深度融合。哈通坚定地表示:“我们始终坚信,本地化创新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博世已经与中国整车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提供从智能驾驶、电气化动力总成到车载中央计算机等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许多前沿技术都是先在中国市场进行开发并落地应用,这些宝贵的经验不仅助力博世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帮助博世能够更快地响应全球市场的需求。

在本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博世重点展示了氢能技术。哈通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国不仅是氢能技术的重要应用市场,更是关键的研发和生产中心。

当前,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加剧,这给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哈通表示,博世始终支持自由公平的贸易。他强调:“过多的贸易壁垒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能阻碍全球的创新合作。如果各国之间不断加征关税,全球供应链将变得更加复杂,这可能会给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不断变化的贸易环境,博世在全球主要市场建立了完整的生产和研发体系,以此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市场适应能力。哈通强调,全球协作对于技术进步至关重要。他说:“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不同市场之间的合作可以加速创新应用的落地。如果全球市场被过度割裂,可能会影响技术推广的速度,并延缓全球产业升级的步伐。”

展望未来,哈通认为技术创新的最大推动力来自全球合作,而不是单一市场的封闭发展。他特别提到中国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付出的努力,为全球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哈通表示:“我们期待与更多中国本土企业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数字化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产业变革中从制造中心向创新引擎的转变。中国在多领域的创新发展吸引了博世加大在华投资与合作,同时博世也重视全球协作应对贸易挑战。中国的发展不仅重塑本土产业,更为全球工业变革提供动力,未来双方有望在多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产业升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从制造到创新:博世主席眼中的中国工业新飞跃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