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日本自卫队在大分县汤布院新成立的岸舰导弹部队,深入剖析其驻地选择、兵力部署、导弹换装等情况,揭示日本在军事战略上的调整与野心,同时指出美国在背后的支持作用,探讨这一系列举动对周边国家及地区局势的影响。
据日本广播协会网站3月30日的消息,日本自卫队在大分县汤布院新组建了一支岸舰导弹部队,其番号为第8地对舰导弹连队,该部队配备了射程约200公里的12式岸舰导弹。
乍一看,这则消息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实际上其中暗藏着诸多不寻常的地方。
首先来看看该部队的驻地位置。经过查询可知,大分县汤布院处于日本九州东北部的内陆地区。
按照12式导弹现有的射程,如果从这里发射,在北、东、南这三个方向上,仅仅能够覆盖九州和本州、四国之间的狭窄水域。要是向西发射,甚至连较远一些的海面都无法到达。这种部署方式与“岸舰导弹应濒海部署”的常规做法大相径庭。
射程约200公里的12式岸舰导弹。图/印度“防务新闻”网站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有军事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日本一直在不断强化针对东亚大陆和西南海域的军事力量部署。然而,它也担心会遭到对手的反制措施,尤其害怕导弹阵地过于靠近西侧沿海地区,这样在战时很可能会被“一锅端”。
于是,日本方面开始采取分散部署的策略,尽可能地把导弹部队的驻地向内陆或者偏远地区转移。
据印度“防务新闻”网站报道,驻扎在汤布院的第8地对舰导弹连队,与冲绳、熊本、青森和北海道的多支岸舰导弹部队,共同构成了一个遍布日本列岛的“导弹网”。
从这些部署地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日本的意图,那就是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此来提高部队的隐蔽性和在战时的生存几率。
与此同时,日本还着重加强了远距快速反应投送能力。
专家举例说明,以号称日本版海军陆战队的“水陆机动团”(也被称为“两栖快速部署旅”)为例,该部队半数兵力驻扎在北海道,但其任务却是在西南海域执行所谓的“夺岛作战”。
尽管驻地和预设战区之间相距一两千公里,但是通过空运,部队能够在4小时内快速机动到西南岛屿。导弹部队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么,导弹射程“够不着”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自卫队即将换装的远程导弹了。
射程上千公里的增程型12式导弹。图/比利时“陆军知识”网站
日本防卫省表示,从2026年起,各个导弹连队将逐步换装射程达1000公里的增程型12式岸舰导弹。
韩国“全球视野”网站指出,增程型12式虽然打着“反舰”的旗号,但实际上它是一款可以用于对陆攻击的远程巡航导弹。
而且,根据不同的部署地点,其火力能够覆盖邻国大片沿海纵深区域,甚至可以覆盖邻国全境,这显然已经超出了“专守防卫”的合理范围。
专家表示,随着日本新型导弹的射程越来越远,其部署地点的重要性将会逐渐降低。
据比利时“陆军知识”网站介绍,除了增程型12式导弹之外,日本还在加快研制和引进至少6种新型精确制导弹药,其中包括射程在2000至3000公里的高超音速武器。
对此,日本相关人士曾公开撰文称,今后可以通过快速机动变换导弹部署地点,采用疑兵之计来迷惑对手。
那么,日本如此磨刀霍霍、咄咄逼人的“强军壮武”言行背后,究竟是谁在作祟并为其撑腰打气呢?增程型12式导弹的一个技术细节,为我们透露了答案。
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这款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和雷达制导等先进技术。
2024年9月,日本发射雷达侦察卫星。图/美国太空新闻网
而该导弹能够长途奔袭且“不迷航”的关键,就在于它装有数据链和GPS,能够借助美国的卫星导航与共享情报,随时校正飞行姿态并获取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打击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正在加快打造自己的太空侦察与卫星导航体系。粗略统计,2024年日本至少发射了3颗军用卫星,用于担负通信、侦察等任务。
印度《亚洲军事评论》称,在2025财年,日本还计划与美国加强合作,建设低轨道卫星群,以进一步增强目标探测与跟踪能力。
另据美联社报道,近日出访亚太的美防长赫格塞思表示,在批准售日“战斧”导弹的基础上,将加快与日本联合生产中程空对空导弹和SM – 6防空导弹。
本文深入分析了日本自卫队新成立岸舰导弹部队的情况,包括驻地选择、兵力部署策略、导弹换装计划等,揭示了日本在军事战略上的调整与野心。同时指出美国在技术支持、军事合作等方面为日本“强军壮武”撑腰,这种行为严重威胁到周边国家的安全,使地区局势更加紧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