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展开,介绍了北京市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强化柔性执法、拓宽“轻微免罚”范围、设计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等,旨在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北京服务”的优化。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真切地感受到政策的利好呢?北京市为此精心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3 月 25 日,在北京市举办的“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力求为企业营造一个能够专心发展的良好经营环境。
当日,《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工作要点(2025 年)》正式对外公布,这份要点涵盖了 46 个方面,包含 200 余项改革举措,可谓是内容丰富、力度空前。
近年来,北京市始终将目光聚焦在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期盼上,已经推出了 112 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场景。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剑华介绍说,“北京服务”接下来会持续聚焦企业和群众能够切实感受到的关键痛点问题,进一步加大支持创新创业的力度,让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更加便捷。
到 2025 年,北京将进一步突出“北京服务”所蕴含的人文温度,持续强化柔性执法。在监管方面,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企业的入企检查频次,加快推动非现场监管的比例达到 50%以上。同时,还会完善“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把更多信用良好、风险较低的企业纳入到“无事不扰”的监管范围中,预计年内这类企业数量将达到全市企业总数的 10%以上。
北京还充分考虑到经营主体的承受能力,依法拓宽“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的事项范围,并且发布全市统一的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清单,推动各个领域依法制定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事项清单,着力解决“小过重罚”这一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
从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实际视角出发,林剑华还透露,北京还会设计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场景。其中,新增科技成果转化、新能源货车昼运通行证办理等至少 10 个场景,同时优化新生儿出生服务、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购房、个人创业等一批高频场景,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利。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在 3 月 25 日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举措,包括公布工作要点、强化柔性执法、拓宽免罚范围以及设计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等,这些举措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旨在提升“北京服务”质量,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