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 – 2035年)》展开,介绍了该规划获批的重要意义、更新对象的拓展、更新模式的转变、更新主线以及实施保障体系等内容,并以上城区湖滨片区为例说明了规划的具体应用。
近日,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从杭州传来。《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 – 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获批,值得一提的是,这可是浙江省首部获批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标志着杭州在城市更新领域迈出了具有开创性的重要一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杭州的这部《规划》无疑是紧跟政策导向,积极探索城市更新的新路径。
3月25日,在《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 – 2035年)》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董天乐介绍,《规划》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更新对象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创建、城中村改造等居住环境的提升。而是进一步拓展到了涵盖居住、产业、历史文化、公共空间、城市设施、复合空间等六大类。
具体来看,拓展的城市更新对象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低效工业用地,那些空置率高的老旧商务楼宇,活力不足的传统商圈、城市公园,老旧地下管网和桥隧工程,功能单一的市政公用设施,利用效率低下的老旧交通场站等等。这些对象的纳入,体现了《规划》全面、系统的城市更新理念。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城市之一,此前已经在城市更新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建立起了统筹协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还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 – 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如今,杭州站在了“后亚运、2万亿、超大城市”的发展新阶段,城市更新如何适配新形势新要求成为了关键问题。《规划》给出的答案是转变以往以单体项目、单独条线、碎片化推动的更新模式,将片区式整体更新模式作为下阶段全面推进更新行动的主要抓手。
杭州此次划示了95个市级更新片区,并从中选取了30个片区作为近期重点实施片区。像上城区老城传统风貌片区、拱墅区拱宸桥运河沿岸片区、滨江区长河片区、萧山区火车西站片区等都在其中。中规院上海分院院长孙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我国城市更新很大一块工作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来促内需,片区更新是这次《规划》提出的一个亮点,它能更多地发挥统筹的作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最优化,让投资倾向于更有效的空间资源。
本次《规划》还确定了四条更新主线,一是重视城市安全与底线、补齐建设短板;二是聚焦人民急难愁盼、改善民生福祉;三是支撑功能提升与产业转型、激发经济活力;四是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彰显独特韵味。这四条主线为杭州的城市更新指明了方向。
那么,杭州如何有力保障城市更新目标更好落实呢?《规划》提出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实施保障体系。具体来说,杭州将探索构建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组织推进机制;逐步建立市级专项规划、区级建设规划、片区策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四级传导”体系;建设部门牵头,联动规资、发改、经信等部门建立“多维协同”政策支撑体系;搭建政府、企业、民众“多元共治”参与机制等。
以杭州上城区为例,在这一轮《规划》下,上城区的湖滨片区更新将重点解决商业界面连续性不强、交通流线通达性不畅、物业资源利用率不高、文化IP转化度不足等问题。杭州的湖滨片区是西湖与杭州城交融之地,这里也将在城市更新中寻求文化艺术与经济效益、更新试点与政策推广的平衡。杭州上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骆斌表示,湖滨是杭州历史文化与时尚活力交汇的“城市客厅”,希望通过城市更新,实现湖滨片区功能业态再焕新、交通流线再完善、空间形态再优化、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再加强,把“商业盒子”变为步行友好、开放活力的街区。
本文围绕《杭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 – 2035年)》展开,介绍了其获批的重要意义、更新对象拓展、模式转变、更新主线以及保障体系等内容,以上城区湖滨片区为例说明了规划的具体应用。该规划体现了杭州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创新,有望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本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