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应对无人机威胁,坦克“裙撑”防护大升级

本文聚焦于坦克应对FPV无人机威胁的防护措施,详细介绍了现有“裙撑”防护的类型及问题,提出了坦克防护的需求,进而阐述了一种创新的“裙撑”设计方案及其战术技术优势。

在现代战场上,为了保护坦克免受FPV无人机的侵害,各方可谓绞尽脑汁、竭尽全力。光是“裙撑”这种防护装置,其种类和形式就多达数十种,甚至还出现了工厂化生产的“裙撑”。总体而言,这反映出人们在坦克防护方面积极探索的态度,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积极现象。

不过,经过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裙撑”防护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提供的是有限且有条件的保护,主要针对炮塔及其上的舱口。从历史角度来看,如果不深入探究这类设备的发展历程,它可以被看作是最早出现的“mangal”式防护。对于这类设备的详细故事,我们不妨留给那些热衷于钻研细节的“铆钉工”们去深入讨论。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这是有限保护坦克的一个典型例子。这种防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作用,但显然存在着防护范围的局限性。

第二种“裙撑”防护声称可以全面保护坦克,例如所谓的“坦克库”。然而,这种防护方式却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会急剧降低车辆的战斗力。被“谷仓”般的防护装置挡住的坦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无人机的攻击,但此时的它已经失去了坦克原有的灵活作战能力,更像是一门简易的自行火炮。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禁会感慨,这恐怕已经不能再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坦克了。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当前民间工业在坦克防护方面的创造力虽然活跃,但却带有明显的无能为力的烙印。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理论家、发明家和梦想家的蔑视,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找到更好的坦克防护方案呢?接下来,我将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设想。

我们需要从需求出发来重新思考坦克防护的问题。

首先,坦克必须在获得有效保护的同时,保持其所有的作战能力。这其中,旋转炮塔和抬升火炮的能力尤为关键,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坦克在战场上的攻击和防御能力。此外,坦克还必须保持良好的机动性,这就要求防护结构的重量不能过大,以免影响坦克的行驶速度和灵活性。

第二,防护必须对坦克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不能忽视履带和车体下部。在实际战斗中,坦克在这些区域被击中的情况并不罕见。如果无人机可以毫无阻碍地撞击坦克的后板并损坏发动机,那么仅仅在炮塔上安装“格栅”防护就几乎毫无意义了。

第三,考虑到坦克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不能被忽视,防护装置必须设计得便于操作。具体来说,它必须能够让维修人员自由接近油箱等关键部件,并且易于拆除,以便在需要维修时能够迅速进行操作。

第四,防护措施不应给船员的登船和下船带来不便。船员能够顺利进出坦克,对于保证战斗效率和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最后,第五点也不容忽视。由于反坦克导弹在战场上仍然存在威胁,防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与动态防护系统相结合,以提高坦克应对多种威胁的能力。

如果从这些普遍且明显的要求角度来审视现有的“烧烤结构”防护,我们会遗憾地发现,目前可能没有一种“烧烤”式防护能够完全满足这些要求。

从理想到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借鉴狡猾的巴库犹太人亨里希·阿奇舒勒 (Genrikh Altshuller) 的永恒而真实的教诲——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理论。该理论指出,首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去寻找技术上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它。

理想的解决方案是用网状或金属丝制成的半球完全覆盖坦克,并使其尺寸突出,这样坦克船体就可以在内部自由旋转而不会接触到这个半球。当我们心中有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后,设计出可以用金属制成的实际防护装置并非难事。作为设计的一种原型,我采用了一种现已被遗忘的女性装备元素——“裙撑”。它是由几根薄而轻的钢箍从内部支撑和塑造裙子的形状。

了解这样的原型是很有帮助的。这些箍圈形成了一种轻便、灵活但同时又非常坚固的结构。也许有人会觉得拿“裙撑”来类比坦克防护有些可笑,但实际上,“衬裙”对于坦克防护来说也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

为了使防护网获得接近半球形的形状,至少需要两个由钢管弯曲而成的箍。其中一个直径较小,它通过支柱牢固地安装在炮塔上方,其高度要保证坦克乘员能够顺利爬进舱口。在这个小直径箍的上方,安装有略微向上弯曲的十字形门楣,它们共同构成了上部穹顶的框架。

第二个直径较大的箍,形成了外部保护轮廓。它通过电缆悬挂在第一个环上。从第二个环(其安装高度大约相当于一门坦克炮)向下送出电缆,电缆的长度应足以接触地面。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这里有一个它大致样子的近似图。虽然图纸不够详细、完整,也没有完整的阴影,但我想它所表达的意思应该很清楚:图中 1 代表管子,2 代表电缆,3 代表网格。

第二个环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一个用于坦克炮的插槽,并且该插槽的末端用电缆固定在第一个上方环上。

接下来,在这个由箍圈和电缆组成的框架上,会附有非常精细的链环网板。这些网板的尺寸应尽可能标准化,并且使用夹具和螺栓将其固定在专门焊接在箍和弧上的环上。这样一来,如果帆布网板损坏了,就可以轻松地将其取下并更换为新的。

该防护装置还有其他一些实用的功能。首先,船员可以将网的一侧或两侧的面板从悬挂的电缆上取下,然后将其抛回,以便顺利爬到塔上的舱口。在装填弹药时,这一操作也是必要的。其次,应在穹顶的最顶部横梁上安装一个起重机吊钩环。这样,在维修或长期维护期间,可以用起重机拧下整个防护装置(为此,第一个上环支撑柱的紧固件必须是可拆卸的)并将其拆除,之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其放回原位。

我没有开发精确的尺寸,因为在这里需要与机组人员一起对设计进行试验,以确保防护装置不会干扰他们执行战斗和技术任务。原则上,一家坦克工厂可以在几周内开发出适用于所有类型坦克的类似设计并投入生产。

那么,这种新型“裙撑”防护设计有哪些战术技术优势呢?

由于整个结构都安装在炮塔上,坦克在移动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向任何方向旋转炮塔,同时还能保持受到保护。第二个下部环上的槽可使坦克自由升降火炮,不会因为防护装置而影响其攻击能力。

该设计采用网状结构,不会干扰观察和瞄准装置的操作。此外,如有必要,还可以在结构的上部安装并固定额外的监控摄像头,进一步提高坦克的态势感知能力。

网状设计还与动态保护系统兼容。虽然最有可能的是,动态保护元件的爆炸会损坏网格或结构本身,但这是为了提高整体防护能力所必须忍受的代价。对于“竞技场”等主动防护系统,需要额外的配件。可以在网格中提供槽,并用沿边缘的刚性环固定,以确保该系统的正常操作。

一般来说,在这种“裙撑”的保护下,坦克一直到地面都能受到保护。但由于第二个环下方的整个下部是柔性的且由电缆和网组成,如果需要,它可以像裙子一样稍微折叠起来,并用线扎带固定。例如,在泥泞的环境、深泥中或在城市战斗中,这样做可以避免捕获或拖拽任何碎片,保证坦克的行动不受阻碍。

半球形的防护罩还可使坦克进行额外的伪装。外部可以使用伪装网或树枝进行遮盖,内部可以使用隔热罩,从而降低坦克在热像仪中的可见度。坦克甚至可以完全覆盖隔热罩,包括枪支部分,只需留出观察和瞄准装置的插槽即可。虽然有人可能会调侃说这就像一个自走式蒙古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为坦克提供了更有效的防护。

最后,这种结构的损坏可以由机组人员或野外维修基地轻松修复。只要准备充足的网、电缆、箍管和紧固件,就能够及时恢复防护装置的功能。此外,该设计非常易于改进和现代化。例如,可以安装具有较小网格的网格,甚至是链甲网格。如果有必要的话,添加第二层网格也并不困难。还可以在球体内部安装额外的网状屏幕,为炮塔或坦克后部提供额外的保护。

本文深入探讨了坦克应对FPV无人机威胁的防护问题,分析了现有“裙撑”防护的优缺点,提出了坦克防护的具体需求,并详细阐述了一种创新的“裙撑”设计方案及其战术技术优势。该方案有望在保证坦克作战能力和机动性的前提下,提供更全面、有效的防护,且易于维修和改进,为坦克防护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应对无人机威胁,坦克“裙撑”防护大升级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