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泰宁古城:以创新模式传承古韵,开启文旅发展新征程,探秘泰宁古城:民俗文化与生态保护共绘旅游新画卷

本文聚焦福建泰宁古城,详细介绍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在文旅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通过讲述“拾年私影咖啡”店的经营情况、古城的修复与业态激活、街区改造、民俗文化展示等内容,展现了泰宁古城在保护与开发中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成果。

在福建泰宁,每到周末,泰宁古城里的“拾年私影咖啡”店总是热闹非凡,顾客络绎不绝。店老板伍华晖脸上洋溢着喜悦,他说道:“泰宁古城客流量相当大,这里古朴的建筑风格与现代时尚的观影、休闲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吸引了众多游客,店里的生意比我预期的要好得多。”

泰宁古城位于县城核心区域,这里历史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它拥有明清古建筑40余幢,其中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6处,文保点多达42个。漫步在古城中,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和街巷肌理。

泰宁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誉。在两宋时期,大理学家杨时、朱熹,以及抗金名相李纲等人都曾在此游历讲学、著书立说,为这座古城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印记。

近年来,泰宁县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正式开启了古城修复之路。当地积极引进杰出企业、优秀人才与丰富资源,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及创新文旅业态等一系列举措,致力于打造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之城。

创新模式激活古城业态

伍华晖经营的店铺,其前身是邹氏书院,这是一幢二进的明末清初建筑,整体古朴典雅,空间开阔明亮。该建筑由泰宁明城文旅公司进行修缮后,由县交通局认养,随后交通局委托返乡创业青年伍华晖进行管理和营运。

泰宁经过多方调研,采取了“公认民养”的新模式。全县乡镇部门单位自愿“认养”古厝,实行一对一管理,再委托给经济能人或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植入各种业态,从而激活了古城的活力。

泰宁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如今,古城已经新进驻了轻餐饮、茶馆、民宿客栈、私人影院、文化展示等特色主题馆40余家,还入选了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从上海返乡的张功华对泰宁古城的变化赞不绝口,他说:“这几年,经过保护和修缮,古城可以逛的地方越来越多,业态也越来越丰富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古城热闹起来了。”

倾力打造“中国最美县域”

位于泰宁古城核心区的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这里文物古迹众多。中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尚书第建筑群就坐落其中。

泰宁以申报促保护,通过政府总体规划,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沿街立面等进行改造提升。在留住古街肌理格局与风貌的基础上,完善提升雨污分流、消防、夜景灯等配套设施。

三年来,泰宁古城已完成130余栋古建筑修缮,30余条街巷重现“青砖黛瓦石板路”的旧时风貌。

同时,为了实现传统古建筑与周边自然山水的有机串联,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古城景观格局,泰宁构建了“三河六岸”的景园体系和环山、滨水、沿湖“三个十公里”步道体系,营造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城景交融”的视觉效果,连续五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

传统民俗文化古韵悠扬

泰宁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旅游品牌。古城巡更、山歌擂茶、民俗踩街、梅林戏专场演出等各类文旅节目,吸引着各路游客的目光。

近年来,泰宁古城持续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展示。挑选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能够吸引年轻人目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到古城驻点,成为古城文化生态的一部分,为游客带来更加多元化和深层次的旅游体验。

泰宁县文体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采用多点位以游动式演艺、互动、快闪等形式,定期开展梅林戏、划旱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表演,不少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沉浸式游览古城,体验泰宁独特的文化魅力。”

长期以来,泰宁县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尊重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探索古城保护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使“山水、古城、人家”三者交融的古城风韵得以传承,实现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的共同辉映。

本文介绍了福建泰宁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建筑风貌,阐述了其在文旅发展上的创新举措,包括采用“公认民养”模式激活古城业态、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微改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泰宁县通过一系列措施,在保护古城的同时实现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泰宁古城:以创新模式传承古韵,开启文旅发展新征程,探秘泰宁古城:民俗文化与生态保护共绘旅游新画卷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