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福建泰宁:传统古城焕发现代新光彩,探秘福建泰宁:古城“活化”绘就别样风景

本文聚焦福建泰宁古城,详细介绍了其在传统与现代交融方面的新变化。包括新进驻的特色主题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构建的景观和步道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等,展现了泰宁古城在保护开发中实现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成果。

福建泰宁: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古城“活化”绘制全新美景

中新网三明 3 月 24 日电 (雷朝良 李少兰 熊明欢)每到周末时分,位于福建泰宁古城的“拾年私影咖啡”店总是热闹非凡,顾客盈门。店老板伍华晖满脸笑意地说道:“泰宁古城的客流量相当大,这里古朴的建筑风格与现代时尚的观影、休闲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种独特的组合让我的生意比预期好了太多。”

泰宁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承载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泰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的泰宁古城,已经有 40 余家轻餐饮、茶馆、民宿客栈、私人影院、文化展示等特色主题馆新进驻。凭借着这份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业态,它成功入选了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这几年,经过精心的保护和修缮,古城里可以游玩的地方越来越多,业态也日益丰富起来。”从上海返乡的张功华在谈及泰宁古城的变化时,赞不绝口。他表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古城变得热闹非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倾力打造“中国最美县域”

坐落在泰宁古城核心区的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拥有着超过 400 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文物古迹众多。中国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尚书第建筑群就坐落其中,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历史的光芒。

泰宁以申报为契机,通过政府的总体规划,采用“微改造”这种精细的“绣花”功夫,对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和沿街立面等进行改造提升。在保留古街肌理格局与风貌的基础上,完善提升雨污分流、消防、夜景灯等配套设施。

在过去的三年里,泰宁古城已经完成了 130 余栋古建筑的修缮工作,30 余条街巷重新展现出“青砖黛瓦石板路”的旧时风貌,仿佛时光倒流,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同时,为了实现传统古建筑与周边自然山水的有机串联,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古城景观格局,泰宁构建了“三河六岸”的景园体系和环山、滨水、沿湖“三个十公里”步道体系。漫步其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城景交融”的独特视觉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泰宁连续五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

传统民俗文化古韵悠扬

泰宁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丹霞故事开始的地方”,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等多项旅游品牌。古城巡更、山歌擂茶、民俗踩街、梅林戏专场演出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旅节目,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目光。

近年来,泰宁古城持续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动态展示。精心挑选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能够吸引年轻人目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到古城驻点,让这些古老的文化成为古城文化生态的一部分,为游客带来更加多元化和深层次的旅游体验。

“我们采用多点位以游动式演艺、互动、快闪等形式,定期开展梅林戏、划旱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表演。不少市民游客慕名而来,沉浸式游览古城,亲身体验泰宁独特的文化魅力。”泰宁县文体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长期以来,泰宁县始终遵循“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尊重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古城保护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正是这种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使得“山水、古城、人家”三者交融的古城风韵得以传承,实现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

福建泰宁古城在传统与现代交融方面的发展成果。古城通过引进特色主题馆丰富业态,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构建景观和步道体系打造“中国最美县域”,同时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让传统民俗文化绽放光彩。泰宁县遵循科学原则,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了文化、生态和经济的共赢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福建泰宁:传统古城焕发现代新光彩,探秘福建泰宁:古城“活化”绘就别样风景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