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当地时间3月22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签署《基本法》修正案一事展开,详细介绍了该修正案相关财政计划的资金用途、法案审批流程、生效条件,以及此次修正案标志着德国财政政策的重大转折等内容。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2日,德国政坛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正式签署了《基本法》修正案。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它为德国政府通过新增债务融资的庞大财政方案清除了最后一道阻碍。
据悉,这项规模宏大的财政计划将发挥巨大作用,它会为德国的国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气候投资等关键领域提供数千亿欧元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犹如一场及时雨,将助力德国在这些重要领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该法案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早在3月18日,德国联邦议院就对该法案进行了审批并予以批准。随后,在3月21日,联邦参议院也通过了该法案。施泰因迈尔总统在法案通过的第二天,迅速完成了签署程序。根据总统府在当天发布的声明,该法案接下来只需在《联邦法律公报》上进行公布,便能够正式生效,进而进入执行阶段。
这一决定可以说是德国财政政策的一次重大转折。依据此次的修正案,德国政府将在特定的领域放宽《基本法》中所设定的债务上限。具体而言,政府允许新增债务用于国防、民防、情报机构以及网络安全建设等方面。这就意味着,只要是超出国内生产总值1%的相关支出,政府都能够通过举债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按照当前德国的经济规模来计算,在2025年,这一可举债的金额将超过440亿欧元。
除此之外,德国政府还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那就是设立一个高达5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这个特别基金具有特殊的性质,它不受债务上限的约束,其主要用途是修复德国老化的基础设施。德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老化,这个特别基金的设立,无疑将为德国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完善注入强大的动力。
当地时间3月22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签署《基本法》修正案,为巨额财政方案扫清障碍。该方案为国防、基建和气候投资提供资金,法案经议院和参议院批准后待公布生效。此次修正案标志着德国财政政策重大转折,放宽特定领域债务上限,允许举债融资,并设立5000亿欧元特别基金修复老化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