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5位院士走进深圳中小学,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科学与中国”湾区行:5位院士与深圳青少年共赴科学之约

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湾区行活动在广东深圳举行,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走进深圳中小学与青少年近距离交流,分享科学知识和科研经历,同时还介绍了活动期间同期举行的华南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度学习交流活动以及深圳市政府对院士支持的期望等内容。

近日,一场意义非凡的科普活动——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湾区行活动在广东深圳盛大举行。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陈新滋、贺福初、吴硕贤、张统一、马於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纷纷走进深圳的中小学。他们以座谈交流、科普报告、励志报告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与青少年学生们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互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如同一场知识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有效提升科学素养,进一步拓宽科学思维。

马於光院士走进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中学。主办方供图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理事马於光走进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中学的活动中,他从近期最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切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半导体材料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他运用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例子,向在座的同学们详细展示了半导体材料的科学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他的讲解,还揭开了“塑料导电”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在人生与科学的追求中,每天都有偶然的事情发生,能慧眼洞悉是重要的条件,但更重要的是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广东院士联合会副会长陈新滋走进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学府中学的活动里,他为同学们讲述了著名药物及重要化学发现的偶然历程。例如,青霉素的发现极具传奇色彩,它的诞生改变了医学的发展进程;阿斯巴甜的诞生也源于意外,却成为了食品工业中的重要甜味剂。这些故事让同学们明白,科学发现有时源于偶然,但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贺福初走进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自己的蛋白组学梦之旅。他分享了自己在科研路上遇到的关键转折点,以及是如何抓住机遇突破瓶颈的。同时,他还谈到了在困境中坚守初心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科研的艰辛与魅力。

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湾区行活动在广东深圳启动。主办方供图

活动期间,华南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度学习交流活动也同期举行。该活动包含学术研讨、国情调研、科学普及等多个板块,总共安排了10场活动。这些活动为院士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学术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传播。

深圳市政府副市长代金涛在活动中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保持着稳定有力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广大院士为深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深圳正致力于打造最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以更大的力度、更加开放的政策对接全国、全球的创新资源。他希望各位院士专家能够继续支持深圳科技和产业创新的高速发展。

张统一院士走进深圳中学(泥岗校区)。主办方供图

据了解,“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是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公益性科普活动。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湾区行则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广东院士联合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承办。

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湾区行活动在深圳举行,5位院士走进中小学与青少年交流,分享科学知识和科研经历。同期举办华南地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度学习交流活动。深圳市政府希望院士继续支持当地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该活动由多部门主办和承办,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推动科研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5位院士走进深圳中小学,点燃青少年科学热情,“科学与中国”湾区行:5位院士与深圳青少年共赴科学之约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