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7点,南京一中高一年级千余名师生及家长志愿者在中华门城堡举行2025年慈善行走出发仪式。该活动已举办15年,学生们需10小时行走35.267公里,不仅在过程中传递爱心,还通过募捐帮助困难学生,同时活动也具有思政教育意义。文中还记录了学生代表发言、宣誓,以及部分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在3月29日上午7点这个充满朝气的时刻,南京一中高一年级的千余名学生,还有老师与家长志愿者们,齐聚于中华门城堡,共同举行了2025年慈善行走的出发仪式。10个小时要行走35.267公里,这对于高一的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征程。而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了南京一中每届高一学生都必须完成的大型社会公益必修课程,2025年,恰好是这一课程的第15个年头。
出发仪式上,南京一中副校长张亮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表示,慈善行走是爱与责任的一种具体体现。今年,是崇文学子携手踏上慈善行走征程的第15个年头。在这15年里,行走的主题一直在不断变化,有的年份可能侧重于环保公益,有的年份可能聚焦于教育帮扶,但“传递爱心”这一核心始终未曾改变。
这份满满的爱心,不仅仅体现在行走过程中。在行走时,家长们不顾自己的疲惫,始终默默地陪伴在孩子身边;老师们也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状态,给予鼓励和支持;同学们之间更是相互搀扶、相互打气,一起克服路途上的困难。而爱心的体现更在于行走结束后的募捐环节。活动最初的设计是学生每多走一公里,家长就多捐一元钱。然而,家长和学生们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善意与爱心。很多家长一出手就是一百、两百地捐款,甚至还有家长捐款上千。15年来,慈善行走所募得的善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帮助了六合区马集中学、陕西镇安中学家庭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改善了生活条件,能够顺利完成中学学业。同时,还为六合区东王小学的乡村留守儿童打造了一座环境优美、充满书香气息的乡村图书室“崇文馆”。通过这样的行走,学生们学会了承担社会责任,将正能量传递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的青春也因此变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慈善行走还是一堂以史为鉴的思政课。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虽然岁月已经流逝,但那段历史的回响,依然在历史的隧道中久久回荡。如今的和平,是无数先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张亮副校长说道:“当青春年少的我们行走在金陵城中,金陵城的每一砖每一瓦,不仅仅是在无声地向我们展示它的文化遗产价值,它们还伴随着我们的课程,由静态的历史文物转变为新的学习空间。时代把这份历史责任赋予了青春的我们。我相信并期待,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一定有你们的身影和足迹!”
高一丘班学生吴景娴作为学生代表进行了发言。她慷慨激昂地说:“出发吧,崇文少年!让我们用36公里的坚持,书写属于一中人的慈善宣言;用整个春天的奔跑,向世界证明:我们的脚步,永远朝向温暖与希望!”随后,高一(15)班学生代表徐浩翔带领全体学生进行了庄严的宣誓。
南京一中校长居艳郑重宣布:“南京市第一中学2025年慈善行走,出发!”紧接着,她向旗手授行走旗,并带领队伍率先出发。
在行进的队伍中,每个班级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他们精心设计了醒目的旗帜和统一的标识。高一丘班学生柏乐琪更是将班级的标识贴在了脸上和身上。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初中时就听闻了一中的“慈善行走”活动,当时就对其充满了向往,如今终于能够亲身参与其中。
高一(19)班的姚羽萱,和妈妈做了一个特别的约定,那就是一定要走完10小时的全程。姚羽萱说:“这项活动特别有意义,我想在未来的两年半都会想起这段经历。”她的妈妈在小桃园补给站做志愿者,姚羽萱满心期待着能和妈妈相见。下午2点,姚羽萱终于在小桃园补给站见到了妈妈。姚羽萱的妈妈开心地告诉记者,见到女儿时,感觉她状态很好,行进的速度也比预计的要快。从下午1:30开始,她就在补给站忙碌着,为到达的学生送上水、巧克力和牛肉干,还热心地帮孩子们拍照留念。下午5:30,姚羽萱顺利走回中华门城堡,并获得了证书。妈妈欣慰地说,女儿的经历完全可以用“坚持就是胜利”来形容,她会捐出善款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也是对女儿坚持到底的一种鼓励。
本文详细介绍了南京一中2025年高一年级慈善行走活动,该活动已举办15年,具有传递爱心、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进行思政教育等多重意义。学生们在行走过程中相互鼓励、坚持到底,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展现出了浓浓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活动募得的善款帮助了众多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同时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