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个人消费贷市场的新变化展开,详细介绍了多家大型商业银行上调消费贷产品额度上限、延长贷款期限的情况,分析了银行调整背后的政策依据和深层次考量,还探讨了后续银行可能跟进调整以及需要注意的风险控制问题。
近期,个人消费贷市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变化。3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已经率先行动起来,对消费贷产品进行了重要调整,主要体现在上调产品额度上限以及延长贷款期限这两个方面。
具体来看,部分产品的互联网贷款额度从原本的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也放宽到了7年。这一系列调整并非偶然,而是积极呼应了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消费金融新政”要求。这一政策“组合拳”为银行优化产品结构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广阔的操作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仍有部分银行尚未进行调整,这些银行的消费贷产品普遍维持在20万元额度、1 – 3年贷款期限的标准。不过,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头部机构率先打破现有格局,一场银行消费贷市场的调整潮已经蓄势待发。
多家银行率先调整
个人消费贷产品迎来了新一轮的重大调整。3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得知,中国银行对旗下的两款消费贷产品进行了额度和期限的优化。“中银E贷”产品的最高额度由原来的20万元提高到了30万元;“随心智贷”产品的最高额度更是从30万元大幅提升至50万元。同时,“随心智贷”的贷款期限也从最长3年延长至最长5年。中国银行的一位客服人员介绍说,这两款产品都属于消费贷的范畴,但在额度与期限设置上各有特点。“中银E贷”是1年期的短期贷款,而“随心智贷”的还款期限最长可以选择5年,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资金使用需求。
工商银行客服人员也透露,“融e借”作为互联网贷款用于消费时,单客户额度目前执行的标准为最高不得超过3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7年。这样的调整使得客户在进行消费时能够有更充裕的资金支持和更灵活的还款时间安排。
在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也不甘落后。招商银行将“闪电贷”的还款期限延长至7年。据该行客服人员介绍,“目前‘闪电贷’借款期限一般有12个月、24个月、36个月、60个月、84个月等多种选择,新客和老客的执行情况一致,最终调整结果以手机银行界面显示为准”。从社交媒体的反馈情况来看,已经有不少“闪电贷”客户晒出截图,显示可申请的贷款时长最高为84个月,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
一些存量客户的贷款期限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最近,借款人昭昭(化名)就发现,自己正在使用中的“闪电贷”贷款时长由此前的最长3年增至了最长5年。昭昭在2023年通过线下柜台办理方式申请了30万元的“闪电贷”额度,目前贷款余额还有12.64万元。不过,“虽然贷款时长增加了,但还款方式只有一种”。从昭昭提供的截图信息来看,5年的还款方式只支持等额本息。以借款10万元为例,利息总额为9114.01元,首期需要偿还2050.81元,其余59期偿还金额均为1814.70元。而在其他1年期、2年期、3年期贷款时长中,可支持的还款方式除了等额本息之外,还有按月付息到期还本、先息后本组合还款、按月付息按计划还本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指出,上述银行对消费贷产品的调整,充分反映了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的态度。其目的在于通过提升消费信贷的额度和延长贷款期限来刺激消费需求,进而提振经济。这一现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表明了金融行业对政策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强大的执行力。对于长期贷款而言,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能够使银行在整个贷款期间内实现较为均衡的风险暴露。而短期贷款提供多种还款方式,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客户的资金流特点和还款能力,增加产品的灵活性和吸引力。
调整热潮将至
银行对消费贷产品额度与期限进行调整,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考量。一方面,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银行通过放宽贷款条件,能够释放更多的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使得银行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来优化消费贷产品。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即“消费金融新政”)明确规定,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同时优化个人贷款期限政策,针对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商业银行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可阶段性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个人消费贷款偿还方式,有序开展续贷工作。
从目前尚未进行调整的银行来看,个人互联网消费贷产品最高贷款额度通常为20万元,贷款期限则大多在1 – 3年,还款方式涵盖等额本息、等额本金、按期付息一次性还本等。有市场观点认为,相关政策发布后,个人消费贷产品将迎来一波调整热潮。在调查过程中,有银行人士也直言,“目前政策已经下发,调整只是时间问题”。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直言,其他银行可能会跟进对消费贷期限、额度进行调整,共同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银行在放宽消费贷额度和期限后,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使用大数据和AI技术来更准确地评估信用风险;加强贷后监控和管理,实时跟踪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和信用行为;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
“预计其他银行也会相继跟进,形成一波消费贷调整潮,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并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余丰慧也进一步指出,接下来,银行需要增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确保在放款前充分了解其还款能力和意愿;采用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表现;设置合理的贷款条件和限制以降低违约风险;以及提高不良贷款的处置效率,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风险模型,也是防范潜在不良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文聚焦个人消费贷市场的新变化,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率先上调额度、延长期限,这是对“消费金融新政”的积极响应。银行调整背后既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考量,也有政策支持带来的操作空间。预计后续会有更多银行跟进调整,形成消费贷调整潮。同时,银行在调整过程中需加强风险控制,运用多种手段防范潜在不良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