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美国所谓“贸易吃亏论”展开,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通过详实数据揭示美国不仅是全球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在服务贸易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文中分析了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阐述了服务贸易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指出美国贸易政策无视经济规律、滥用自身优势,呼吁美国摒弃零和思维,以合作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
在当今国际贸易的复杂格局中,美国的贸易立场备受关注。当美国总统特朗普每日宣扬美国在国际贸易里被其他国家“占便宜”时,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近期发表了《美国是贸易大赢家》一文。她凭借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揭开了被美方刻意掩盖的真相。实际上,美国不仅是全球贸易体系的受益者,而且在服务贸易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所谓的美国“贸易吃亏论”,根本经不起推敲。
美国政府常常挥舞关税大棒,其理由是“美国长期存在货物贸易逆差”。然而,这一逻辑却有意忽略了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压倒性优势。伊维拉给出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美国服务出口额成功突破1万亿美元,占据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13%。而且,美国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在服务贸易上都呈现顺差状态,2024年顺差总额接近3000亿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高附加值服务领域近乎处于垄断地位。例如,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年收入超过144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金融、法律、科技等专业服务的出口也在持续扩大,这些服务支撑起了410万个高薪岗位,平均时薪比制造业高出25%。所以,如果仅仅依据货物贸易逆差就断言“美国吃亏”,那无疑是目光短浅的行为。
事实上,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形成与自身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维持科技霸权,美国长期对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实施严格的管制。这种“自我设限”的做法,实际上抑制了美国科技产品的比较优势,导致其损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指出,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给美国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数年来让相关企业损失的市值高达1300亿美元。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如果美国将对华出口管制程度调整到对法国的水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可以缩减三分之一。当美国政客抱怨“制造业外流”时,却对本国扼杀潜在出口能力的政策只字不提,可见其“吃亏论”不过是美国政策的自我实现罢了。
与传统制造业依赖廉价劳动力或资源禀赋不同,服务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知识资本与创新能力。美国律师事务所为欧洲企业提供跨境并购咨询,硅谷科技公司向全球输出数字化服务,好莱坞文化产品占据各国流媒体榜单。这些“隐形出口”不需要集装箱运输,却创造了远超实体商品的附加值。世贸组织经济学家预测,到2040年,数字化将使服务业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份额增加到37.2%。数字化服务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其价值在2005年至2023年间增长了四倍,达到4.25万亿美元。美国在这些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15%。这种以智力资本驱动的贸易模式,正是美国经济优势的集中体现。
贸易并非零和游戏,而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共赢分工。如果没有海外市场对金融、科技服务的需求,纽约的律所和硅谷的巨头又怎么能实现全球扩张并获得天价回报呢?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恰好印证了全球化分工的特点。这一市场经济规律与美国政府“以关税重塑产业链”的单边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通过市场机制发挥比较优势,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而后者则以政治干预制造摩擦,谋求本国单边利益。伊维拉指出,美国的贸易政策逻辑应该同时考虑到自身在可交易服务领域所取得的成功。
在全球经济被美国单边加征关税的阴影笼罩时,伊维拉以世贸组织掌门人的身份,用数据证明了美国所谓的“吃亏论”根本不是事实。美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制造业岗位中半数依赖服务业的现状,以及数字化浪潮下的增长前景,都足以证明美国是“贸易大赢家”。美国的关税战,本质上是对经济规律的无视,更是对自身优势的滥用。真正具有战略清醒意识的做法,应该是摒弃零和思维,在巩固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推动全球价值链升级,共同把国际贸易的蛋糕做大。
本文通过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的观点和详实数据,有力地驳斥了美国“贸易吃亏论”。详细分析了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优势、货物贸易逆差的自身政策原因,强调贸易是共赢分工,美国的关税战违背经济规律。呼吁美国摒弃零和思维,以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