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聚焦云南咖啡产业,介绍了云南咖啡在中国咖啡消费和生产中的重要地位,阐述其曾经面临的困境,详细说明了云南通过出台“咖六条”政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立全国首个咖啡本科专业培养人才等举措,展现了云南咖啡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在全球咖啡的大版图中,中国的身影愈发醒目。中国咖啡市场不仅消费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而且在咖啡生产领域也崭露头角,成为世界重要的咖啡生产国之一。而在这一过程中,云南咖啡可谓无处不在,它以独特的风味和强大的影响力,为中国咖啡消费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世界上最适宜咖啡生长的地区之一,甚至被誉为“阿拉比卡的天堂”。作为中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云南咖啡不仅有着香醇可口的口感,更宛如一颗“金豆子”,带动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如今,凭借着高品质,云南咖啡成功“出圈”,在海内外市场都备受关注。据昆明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云南出口咖啡达3.25万吨,与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高达358%,其主要出口对象包括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
那么,云南咖啡为何能够代表中国咖啡走向世界呢?
普洱咖啡庄园咖农正在采摘咖啡(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破局突围:从“卖一斤咖啡买不起一杯咖啡”到国际认可
尽管云南咖啡的种植规模庞大,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处于咖啡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传统的咖啡品种主要注重高产和抗病能力,导致精品率较低。这使得云南咖啡在市场上缺乏定价权,甚至出现了“卖一斤咖啡豆,买不起一杯咖啡”的尴尬情况。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2022年,云南出台了“咖六条”政策,全力推动咖啡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种植环节,云南省依据“适地适品适种”的基本准则,划定了105万亩精品咖啡适宜种植区,并积极推进咖啡品种的更新换代,将传统的卡迪姆品种逐步替换为瑰夏、铁皮卡、德热等优良品种。此外,“咖六条”政策还在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云南咖啡走精品化、精深加工的发展道路,从而提升云南咖啡在市场上的认可度。
云南举办的国际咖啡拉花大赛(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人才助力:全国首个咖啡本科专业开启新篇章
产业的升级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2024年,云南农业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填补了国内高等教育在咖啡领域的空白。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热带作物学院副院长李学俊介绍说:“以前云南的咖啡人才主要依赖国外培训,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培养了。”该专业设置了涵盖咖啡种植、加工、品鉴、贸易等全产业链的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咖啡人才。
位于保山潞江坝的咖啡庄园人气很高(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普洱泰富来咖啡庄园负责人华润梅表示:“这不仅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即便现在处于当地的旅游淡季,但前来庄园体验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每天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500人次。与此同时,一些咖啡馆的主理人也会来到庄园,亲自采摘鲜豆,尝试新的发酵方式,积极探索咖啡产品的创新。
如今,云南咖啡正朝着产业链高端大步迈进,其在价格方面的话语权也初步显现。云南省咖啡产业工作组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要让云南咖啡真正拥有全球影响力。”目前,云南正在加快推进咖啡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计划用5至10年的时间,打造亚洲区域性咖啡交易中心,让云南咖啡从中国走向世界。
一杯咖啡,既可以让人在忙碌中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也可以让人在闲暇时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诗和远方。云南咖啡,正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文化魅力,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咖啡。
文章围绕云南咖啡展开,先介绍其在中国咖啡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出口成果,接着分析其曾经面临的产业链低端困境,阐述了“咖六条”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成立咖啡本科专业培养人才的举措,还提及咖啡旅游体验的情况。最后表明云南咖啡正迈向产业链高端,未来将打造亚洲区域性咖啡交易中心,提升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