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忽视服药要点,抑郁症女孩病情急转直下 抑郁症女孩病情突变,隐藏的服药秘密浮出水面

插画师林晴因职场压力患上抑郁症,在治疗过程中因偷偷停药导致病情从中度发展为重度,同时还提及了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情况以及水果和蔬菜对抑郁症的积极作用。

在医学研究领域,有众多关于药物与病症关系的探索。慕志杰和张凡研究了阿米替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梁伟夏、林香凤、李可成等人开展了GQDs/TiO2可见光催化降解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的研究;王芳、刘星延、周雪绸探讨了坦度螺酮联合阿米替林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这些研究都为医学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时间回到2015年,27岁的林晴是一家出版社的插画师。她的成长经历颇为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离世,而父亲对她也不够关心。经济独立后,善良的林晴便把外婆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希望能给外婆一个温暖的晚年。刚进入出版社时,林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工作还算顺利,得心应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场竞争愈发激烈,看着身边的后辈们一个个升职加薪,林晴的自我价值感逐渐崩塌,精神状态也开始变得糟糕起来。

三个月前,林晴的领导就察觉到了她的异常。每天坐在工位上的林晴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模样,眼神空洞,拿着画笔的手还会止不住地微微颤抖。领导深知创作型工作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于是给林晴放了一个月的假,希望她能调整好自己。然而,回家后的林晴情况并没有丝毫改善。她一天几乎有16个小时都躺在床上,曾经那个爱打扮的她,如今连澡都要隔一周才肯洗一次。外婆看着外孙女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状态,心疼得心里都在滴血,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帮忙,只能想方设法给她做好吃的。

长时间的卧床让林晴开始出现睡眠障碍。即便房间安静得连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但她却感觉环境格外嘈杂。空调的运作声在她听来如同飓风呼啸,钟摆的声音更像是炮火轰鸣。无论她怎样在床上辗转反侧,都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客厅里外婆轻微的踱步声也会让她瞬间惊醒。长期的低质睡眠让林晴的双眼布满红血丝,看上去十分瘆人。

林晴明白自己的状态已经无法胜任工作,于是干脆辞职在家调养。9月14号中午,外婆将饭端进卧室,哄着林晴吃。林晴默不作声地扒拉着饭,但刚吃了没几口,就感觉饱胀不已,胃里像是有个不断充气的气球。她下意识地推开饭碗,刚端起水杯,上腹部又像是燃起了一团火焰,强烈的烧灼痛向她袭来。外婆看着一脸痛苦地捂着肚子的外孙女,又看了看没动几口的饭菜,意识到情况越来越严重,赶紧搀扶着林晴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林晴做了一系列检查。血常规提示,她的血红蛋白98g/L,处于轻度贫血状态;性激素六项显示,雌二醇<18pg/mL,低于卵泡期水平。脑电图显示,α节律紊乱,θ波增多,符合抑郁障碍脑电特征;fMRI静息态显示,前扣带回皮层与杏仁核连接增强,这说明林晴的负性情绪处理网络异常。加上在问诊时,林晴出现了述情平淡、突然落泪、情感协调性差的情况,最终她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发作。

医生为林晴开具了阿米替林进行治疗。阿米替林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它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5 – 羟色胺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使突触传递功能增强,从而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外婆看着诊断书,神色有些怔愣。她怎么也不明白,曾经像个小太阳一样的外孙女怎么会患上这种病。她看着一旁仍然双眼放空的林晴,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帮外孙女度过这个难关。两人拿着医生开具的阿米替林回了家,此后外婆不仅监督外孙女吃药,还学习了很多关于抑郁症日常护理的知识。虽然身心疲惫,但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外孙女,外婆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

然而,病魔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个可怜的女孩。2016年11月,两个月前,林晴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起初,她整日躺在被窝里毫无原因地哭泣,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将近一周,林晴的眼泪几乎都流干了,甚至连感知悲伤的能力都消失了,只能一直机械性地抽噎着。一看见外婆,林晴抽噎得更加厉害,神色慌张地说自己快呼吸不过来了。即便CT检查一切正常,林晴却依然坚信“肺部正在纤维化”,窒息的恐惧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

外婆对此有些束手无策,只要她一提起要去医院,林晴就闭门不谈。直到27号这天下午,外婆收拾完家务后坐在沙发上休息,房间里却没有传来熟悉的抽噎声。她心中有些疑惑,便贴近林晴的房门问了几句情况,却没能得到任何回应。外婆生怕刺激她,小心翼翼地推开房门,眼前的一幕却吓得她几乎晕过去。

林晴拿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美工刀,一下下在手上划着,地板上、被子上,到处都是晕开的血迹。但她却像是没有丝毫痛感,也没有停手的意图。外婆赶紧冲上前去夺过刀子,林晴也如梦初醒,用满是伤痕的手捂脸痛哭道:“外婆,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我感觉下一秒自己就会窒息而亡,你就让我走吧!”这句话无疑像一把利剑插在外婆的心口,自己辛苦带大的孩子竟一心求死。外婆一想到自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也顾不上那么多了,最终还是叫来了救护车,陪着林晴去了医院。

这次检查,林晴的脑部fMRI显示,前额叶皮层代谢降低35%,海马体积缩小12%,这是明显的重度抑郁特征性脑结构改变。同时,血浆色氨酸为28μmol/L,动态脑电图显示发作性θ波暴发(4 – 6Hz)每小时6次,提示额叶 – 边缘系统网络异常。林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自杀倾向,结合检查结果,她的病情已经进展为重度抑郁伴精神病性特征。

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外婆看着手里的检查报告还是感到深深的不可置信,情绪当场崩溃,红着眼眶,声音颤抖地质问医生:“这肯定是弄错了?我外孙女的病明明已经控制好了啊,这一年内我一直都监督她吃药,无论是作息还是运动也坚持得很好。而且这个病有那么多康复病例,怎么就我外孙女的在一年内就进展得这么快?肯定是误诊!”

医生也一头雾水,按理来说,抑郁症通过药物医治和调整生活方式后,不应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为了弄清楚林晴的真正病因,医生转而详细询问了她平常的作息、饮食和服药情况,终于发现了端倪。

医生连连摇头,惋惜道:“唉,真是无妄之灾啊!我差点忽略了这个问题,虽然你外孙女是按时按量服药,也保持了健康的作息,但是她却在吃阿米替林时忽略了这2个关键点,这正是导致她病情加重的真正原因!临床上有很多抑郁症患者和你一样,病情明明控制良好,却依然被重症找上门,都是在这上面栽了大跟头!”

原来,林晴在服药期间,因为药物的副作用,体重飞快增长,这让她的自尊心再次受挫,病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为了恢复原来的身材,每次服药时她都偷偷将药物藏在舌头下,并未吞咽下去,这就无形中造成了突然停药的情况。突然停药会让患者出现头晕、失眠、激越等戒断反应,很有可能会引起抑郁复发或恶化。

除了年轻人,55岁以上的中年人患抑郁症的概率也非常高,病情从轻度抑郁到重度抑郁不等。相比健康个体,重度抑郁症患者体内的促炎性和氧化性压力标志物水平较高,而抗氧化标志物水平较低。相关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果和蔬菜摄入量的增加与抑郁症症状的减轻存在一定的关联。

水果和蔬菜中的高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可能是其有益作用的关键。此外,水果和蔬菜还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并保护大脑免受氧化性损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及其引发的炎症(包括全身性和神经性炎症)对抑郁症有潜在影响。

另外,蔬菜尤其是深绿色蔬菜,比如富含叶酸的菠菜,可使大脑中5 – 羟色胺和多巴胺的生成量增加,有助于稳定情绪。而一些色彩鲜艳的食物,如水果和蔬菜中含有的抗氧化剂能减轻体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修复氧化损伤并清除损伤大脑的自由基,同样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和稳定。

本文通过林晴患抑郁症的经历,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忽视服药要点导致病情恶化的问题,同时介绍了中老年人患抑郁症的情况以及水果和蔬菜对抑郁症康复的积极作用,提醒人们重视抑郁症治疗中的细节,关注饮食对病情的影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忽视服药要点,抑郁症女孩病情急转直下 抑郁症女孩病情突变,隐藏的服药秘密浮出水面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