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00后老师带娃“玩”科学,开启快乐探索之旅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的故事,包括其成立背景、开展的实验活动、发展变化以及取得的成果,还介绍了实验室的升级情况和各方对孩子们的期望。

在校园里,常常能听到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一个声音问道:“我们的暗号是?”另一个声音欢快地回应:“我们一起~玩!科!学!”

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有一处充满神奇魅力的地方——“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每天中午的半小时,只要对上这个特别的“接头暗号”,孩子们就能踏入一个由科学与趣味交织而成的奇妙世界,开启一场场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

那么,这个独具特色的科学实验室是如何诞生的呢?去年2月,学校召开了一次班子会议,“如何给科学教育做点加法”成为了这次“头脑风暴”的核心主题。经过一个月紧锣密鼓的酝酿与筹备,“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正式应运而生。

这位带领孩子们走进科学世界的丁老师,名叫丁冯诚,是一位00后物理系专业的科学教师。成立一年以来,他已经带着孩子们完成了119个小实验。像徒手取蛋黄、会爬升的水、硬币走钢丝等有趣的实验,每天中午都会准时上演。丁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在每一个实验中,深入探究科学小奥秘。在这些既“有料”又有趣的实验过程中,丁老师也收获了许多忠实的科学小拥趸。

在小朋友们眼中,戴着白色卷发头套的丁老师,就仿佛漫画里走出来的科学博士一样。他总是能像变魔法一样,“超级变变变”,想出各种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实验。然而,在讲台上丁老师精彩呈现的背后,凝聚的是学校科学教育团队一群“丁老师”的合力与智慧。这些“丁老师们”始终在不断思考:要做什么实验?怎么去做实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践的过程中,一个个问号逐渐被拉直成精彩的感叹号。“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成立一年间,实验内容已经从最初的“什么好玩就做什么”,逐步进行优化。现在的实验设计是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同时也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拓展延伸。实验的方法也从最初的老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步升级为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观察想象、主动提出问题、大胆动手实践、认真验证猜想,甚至能够举一反三。

短短一年时间里,“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它先后亮相上海教博会、上海市青创营,并获评黄浦区十门科学实验类特色课程之一。《跟着丁老师一起“玩”科学——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课程案例》还获得了黄浦区教育教学实践案例一等奖。

每当看到沉浸在科学实验中的孩子们眼里闪烁着的光芒,校长余祯总禁不住心头一热。她感慨地说:“他们全神贯注的小表情真的非常可爱,特别是实验成功后的欢欣雀跃,都让我们一再感到,学习正在真实发生。”她在日常观察中还发现,孩子们的科学热情被彻底点亮了,甚至有学生尝试模仿丁老师,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做实验。这让她和她的团队萌生了“给科学教育做加法”升级的思考,“也许这个加法,孩子们自己就能参与!”

于是,“升级版”——丁老师和“小小丁”的科学实验室——闪亮登场。今后,丁老师将带着一批“小小丁”一起站到讲台上,和伙伴们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余祯校长说道:“这不仅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更希望通过这样的升级,能激发更多小朋友爱科学、探索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青联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雪峰担任学校科学副校长和“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指导专家。

在3月21日举行的蓬莱路第二小学科学教育展示活动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寄语孩子们,“牛顿、爱因斯坦等这些大科学家,小时候也做过很多小实验呢,兴许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这些‘小小丁’中间产生。”

本文介绍了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丁老师的科学实验室”从成立到发展升级的过程。该实验室在丁老师及团队的努力下,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升级版”实验室将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其中,有望培养出更多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人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00后老师带娃“玩”科学,开启快乐探索之旅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