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介绍了年会的基本信息,包括举办时间、会期等。阐述了该论坛作为重要对话平台在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下的意义,探讨了其主题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以及中国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分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举措、面临的挑战,强调了论坛为全球建设性对话提供平台的重要性,最后展望了本次论坛可能释放的对外开放新信号。
中新社消息,3月25日,备受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将在海南博鳌盛大启幕,此次盛会将持续4天。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且演变速度不断加快的当下,这场在东方举办的盛会,宛如激昂的号角,让世界能够清晰地听到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蓬勃发展的新脉动。
博鳌亚洲论坛作为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对话平台,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洞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实践的重要窗口。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增长的脚步逐渐放缓,多边贸易体制在前行过程中遭遇重重阻碍,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更是让国际环境变得愈发复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届论坛年会肩负着凝聚各方智慧的重任,大家将齐聚一堂,共同探寻突破当前困境的良策。
德勤中国董事会主席蒋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博鳌亚洲论坛具有开放、包容的显著特质,它就像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中国和世界。在凝聚各方共识、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以及解决亚洲和全球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将主题确定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蒋颖认为,这一主题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针对性,精准地把握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同时也明确地展现了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开放发展的坚定决心。
蒋颖进一步分析道,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深刻的重塑阶段,亚太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始终坚定地秉持多边主义原则,积极主动地推动亚太区域合作。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各国能够向世界发出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开放合作的强烈信号,这无疑将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稳健且有力。一系列具体举措相继落地实施,从部分地区开展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独资医院领域的扩大开放试点,到一视同仁地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从“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容,到“China Travel(中国游)”成为网络热词,开放的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然而,中国走向更加开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不足,贸易前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关税壁垒的增多等问题,给世界开放格局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Denis Depoux)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变局中出现的这些挑战和不确定性,不仅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也对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给全球商业和工业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在此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凭借其开放和包容的特性,为全球范围内的建设性对话搭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平台,这将有助于在动荡的全球环境中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
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未来发展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蒋颖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通过自身的经济增长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例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全球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从曾经那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如今享誉全球的国际舞台,博鳌亚洲论坛自2001年正式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论坛始终以开放的姿态,邀请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政府高官、世界五百强企业家、知名专家学者等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为推动亚洲和全球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论坛的东道国,中国多年来通过博鳌亚洲论坛向世界充分展现了对外开放的诚意和实际行动。在历年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中国都释放出了鲜明有力的开放信号。今年的论坛上,外界十分期待中国还会释放出哪些关于对外开放的新脉动。
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展开,介绍了其基本情况、重要意义和主题内涵,阐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举措与面临的挑战。强调了论坛在复杂国际局势下为全球建设性对话提供平台的价值,以及中国在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和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对本次论坛可能释放的对外开放新信号表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