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整治“开盒挂人”乱象,技术与法律需双管齐下

本文围绕网络“开盒挂人”现象展开,讲述了百度副总裁女儿“开盒”事件、家暴受害者谢某梅遭遇“开盒挂人”的情况,剖析了“社工库”这一个人信息泄露源头,还探讨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整治“开盒挂人”乱象。

3月19日,百度针对该公司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郑重发布声明。声明指出,“开盒”信息来源于海外的“社工库”,这是一个通过非法手段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库。百度在声明中明确表态,坚决谴责这种窃取和公开他人隐私的网络暴力行为,对于任何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百度秉持零容忍的态度。

近年来,“开盒挂人”这一网络违法现象频繁出现,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不法分子采用技术入侵等非法手段,获取公民的敏感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住址、通话记录以及生物识别数据等。随后,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这些信息,对他人进行“挂人”操作,并实施系统性的网络攻击。“开盒挂人”现象的频发,让公众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感到深深担忧。

当“开盒”成为网暴工具时,其危害不言而喻。“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公布我和孩子的信息,我非常担忧家人的安全。”近日,家住四川成都的家暴受害者谢某梅向记者倾诉了她的遭遇。此前,谢某梅因控诉前夫贺某阳家暴进入公众视野。去年12月27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贺某阳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10个月,因虐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同时依法支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谢某梅的诉讼请求,共计人民币37万余元。

谢某梅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之前已有个别自媒体博主对她进行攻击。今年1月3日她开始直播带货后,网络暴力愈演愈烈。“我的身体状况无法干超出体能的重活累活。”谢某梅表示,参与直播带货是为了支付看病治疗费用和抚养年幼的女儿。然而,“开盒挂人”给她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网暴者晒出了她家的户口本、她的身份证正反面信息,以及女儿的照片。在一些聊天群内,不少人对她进行侮辱性评价并发布不实言论。谢某梅的社交账号涌入了大量谩骂信息,女儿外出时还会被人认出,这让她在遭受家暴之后,又受到了二次伤害。现在,她十分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无奈之下,她选择拿起法律武器,向警方报案。2月22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对此事立案调查。

那么,这些被泄露的个人信息究竟从何而来呢?在百度公司就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的声明中,提到了“社工库”这一来源。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到自媒体博主川烈,他因为经常揭露网络诈骗套路,而饱受“开盒”网暴困扰。川烈介绍,“社工库”是不法分子掌握的存有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系列数据库。“开盒”是一环接一环的,只要掌握被“开盒”者的社交账号,就能通过“社工库”获得其手机号、身份证号,甚至了解其家庭关系。

3月21日,记者在多个“社工库”群组中看到,可供查询的信息五花八门。“50元可查单人户口,400元查全家,500元查外卖地址、开房记录,2000元能通过手机号查定位……”通过某“社工库”机器人客服可获取包括电话、性别、身份证号码在内的各类隐私信息。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群组公然招募快递、银行等机构内部人员及公职人员,以“合作安全,无忧赚钱”为诱饵构建信息供应链。

3月18日,公安部公布了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其中,甘肃省张掖市公安机关侦破的“1·2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显示,2023年2月以来,以李某飞为首的犯罪团伙勾结快递行业工作人员,利用技术手段窃取快递订单相关个人信息,并出售牟利。2024年3月,甘肃张掖公安机关依法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查明涉案金额300余万元。公安部在此案基础上,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集群打击,共打掉犯罪团伙1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5名。

以法律为武器整治“开盒挂人”乱象迫在眉睫。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表示,“‘开盒挂人’行为主要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现行法律对此已有相应规定。”侵权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在民事诉讼层面,受害人可对“开盒”者主张隐私权侵权赔偿。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规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规定,依法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玉霞提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

一些“开盒”者是未成年人,他们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呢?张玉霞表示,根据刑法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谢永江认为,针对“开盒”这类新型网络暴力,可通过司法解释明确适用罪名,细化入刑标准,统一审判规则;对于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可完善信用惩戒规则,让行为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张玉霞提醒,平台应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公民敏感信息(如密码、身份证号)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仅允许必要工作人员访问客户信息,并根据职责分配不同的权限级别,对访问敏感数据的员工启用多因素认证,增加安全性;对于浏览客户信息的操作,保留浏览痕迹,可进行追责倒查;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发现并修复潜在漏洞。“对于网络治理,技术是基础,法律是保障,有必要不断提升‘技术 + 法律’综合治理水平。”谢永江呼吁平台切实履行网络信息生态治理主体责任和法律义务,基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采取必要技术手段阻断违法和不良信息发布和传播。针对网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共同构建和谐网络空间。

本文深入剖析了网络“开盒挂人”现象,从具体案例入手,揭示了“社工库”这一信息泄露源头及相关黑色产业链。同时,详细阐述了现行法律对“开盒挂人”行为的规制,包括不同责任承担、入刑标准等,还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和平台管理提出了相应建议。强调了运用技术和法律双管齐下整治网络乱象,提升网络治理水平,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重要性。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整治“开盒挂人”乱象,技术与法律需双管齐下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