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修武特色产业崛起,奏响乡村振兴华美乐章

本文聚焦河南修武县,深入介绍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从五里源村的蛋鸭养殖与松花蛋制作,到郇封镇大位村的大棚果蔬种植,再到城关镇大梁庄村的构树饲料蛋鸡养殖,展现了修武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群众增收的生动实践。

3月1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焦作市修武县五里源乡五里源村的蛋鸭养殖基地时,那此起彼伏的“嘎嘎”声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萦绕在人们耳畔。养殖户们提着桶,在产蛋区里来回穿梭,他们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仔细地捡拾着前一晚鸭子产下的鸭蛋。

五里源村在养殖蛋鸭和制作松花蛋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独特的水土条件,就像一位神奇的造物主,孕育出的鸭蛋个头大,质地优良。经过传统技艺精心加工而成的松花蛋,色泽艳丽得如同天边绚丽的晚霞,味道醇厚好似陈酿的美酒,营养丰富更是让人赞不绝口。因此,在市场上,五里源松花蛋备受消费者的追捧与喜爱。

在五里源村,这小小的松花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小金蛋”,实实在在地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致富路。五里源村党支部书记李福山介绍道:“如今,村里有20多户人家投身于松花蛋制作行业,每年加工销售的松花蛋数量约有1亿枚。”“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魅力,荣膺河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为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国顺经营的“丑鸭”松花蛋声名远扬。他表示:“年前储备的松花蛋,在春节期间基本销售一空,现在要开足马力生产,补充产品库存。”在五里源乡,每年大约有2亿枚松花蛋走进千家万户。丑鸭、海蟾宫、庞大等龙头企业紧密携手、抱团发力,带动了114家农户共同发展,创造了近3亿元的产值。

据悉,五里源村还拥有1家蛋鸭养殖企业、2处蛋鸭养殖基地,养殖蛋鸭达10万只,每年可产出鸭蛋3000万枚。2022年,五里源村凭借突出的产业优势,成功入选我省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这其实是修武县坚持“以特兴农”战略,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动写照。该县充分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势利导,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涵盖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种植等多个领域。通过推动特色农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该县郇封镇大位村的大棚种植基地,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工人们动作娴熟地采摘着佳研7号西红柿,随后将其入筐、打包、装车、发货,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恰到好处。该基地除了种植这种特色西红柿,还栽种有黄瓜、西瓜、哈密瓜等多种果蔬。这些果蔬凭借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畅销周边城市的商超市场。

大棚种植基地负责人许海江谈起今年的发展前景时信心满满:“基地共有8座大棚,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西瓜、哈密瓜,照目前的形势来看,预计一年下来一个棚能有5万元左右的收益。”

云台冰菊、高山樱桃、兵盘葡萄、一斗水小米……修武县的特色种植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众多富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凭借独特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闯出了一番“大名堂”。

46岁的城关镇大梁庄村村民成小武,用“小鸡蛋”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在农业部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他在蛋鸡养殖中引进特殊配方的构树饲料。喂食构树饲料的鸡所产鸡蛋无抗生素残留,富含硒元素、叶黄素和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等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物质。

成小武从最初仅2千多只蛋鸡起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将养殖规模发展壮大至如今的2万只,日产蛋量达1.8万枚。他向记者介绍:“我这里出货价是2元一枚,超市零售价是3元一枚,由于鸡蛋品质好,在市场上始终供不应求。”

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成小武成立修武县乔纳森养殖专业合作社,推行“免费提供饲料+高价回收鸡蛋”的零风险合作模式,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和构树饲料,以1元一枚的价格回收鸡蛋。目前,已有15家养殖户加入该合作社,总养殖规模达到20万只,日产蛋量18万枚,年产值高达1.3亿元。

修武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不断拓宽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渠道。修武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袁菲表示:“我们将持续深耕特色农业,做优、叫响乡土品牌,全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本文围绕河南修武县的特色产业发展展开,详细介绍了五里源村的蛋鸭与松花蛋产业、郇封镇大位村的大棚果蔬种植以及城关镇大梁庄村的构树饲料蛋鸡养殖等。修武县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还将持续深耕特色农业,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修武特色产业崛起,奏响乡村振兴华美乐章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