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今年三只基金发行失败,公募市场暗藏玄机 基金发行回暖背后:信达澳亚、申万菱信产品折戟

本文聚焦于近期公募基金发行情况,在市场整体回暖背景下,信达澳亚和申万菱信旗下两只基金发行失败,引发行业关注。同时分析了基金发行市场的整体趋势以及发行失败的可能原因。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刚过去的周末,公募基金市场传来两声“叹息”,信达澳亚基金旗下的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和申万菱信基金旗下的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基金,双双宣告发行失败。加上此前募集失败的兴华兴盛纯债基金,今年内募集失败的产品已达3只。

记者留意到,这两只基金均历经了3个月的募集期,但到募集期限届满时,仍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最终无法生效。

今年以来,A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暖,结构性行情也在不断驱动着市场发展。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公募基金发行整体呈现出回暖的态势。特别是主动权益基金,凭借良好的业绩表现,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然而,在这样看似一片向好的大环境下,这几只产品却接连发行失败,着实令人意外。尤其是知名基金管理人旗下的主动产品出现募集失败的情况,更是在业内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又有2只产品发行失败

3月15日,这一天对于基金行业来说有些不同寻常,有2只基金同日发布了募集失败的消息,瞬间引发了行业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首先是信达澳亚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的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自2024年12月16日起开始公开募集。在这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尽管基金团队可能付出了诸多努力,但截至今年3月14日募集期限届满时,还是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无奈之下,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基金相关文件显示,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的拟任基金经理是王奕蕾。她可是一位有着10年证券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在证券行业可谓是历经风雨。她曾历任方正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固定收益分析师和基金分析师等重要职位。2016年9月,她加入新华基金,担任基金投资部总监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2022年9月,她加入信达澳亚基金,现任FOF和养老投资部负责人。

据Wind信息显示,目前王奕蕾管理着3只公募FOF,但规模都在5000万元以下。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信达澳亚基金旗下也有一只产品发行失败,那就是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期FOF,当时的拟任基金经理同样是王奕蕾。也就是说,已有2只拟由她担任基金经理的产品连续发行失败了。

记者还注意到,根据信达澳亚基金在公告中披露的信息,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早在2023年6月15日就拿到了证监会的批文。之后还经监管准予延期募集,直到去年年底才开始发行。然而,即便如此,它仍然没有逃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无独有偶,同样在3月15日,申万菱信基金旗下的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基金也官宣发行失败。该基金也是从去年12月16日开始募集,截至今年3月14日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而且这只基金更是在2022年10月就拿到了监管准予注册募集的批文,2年多时间后才开始募集,最终还是以发行失败告终。

根据基金文件,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的拟任基金经理是龚霄,是一名年轻的基金经理。他从2019年开始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曾任职于弘则弥道(上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莫尼塔(上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2021年11月加入申万菱信基金,目前管理着2只基金产品,其中申万菱信新动力A的任职回报为 -2.30%。

基金发行市场正在回暖

3月初,兴华基金发布公告称,截至2月28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兴华兴盛纯债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这成为了年内发行失败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

如今,加上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和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年内募集失败的产品数量增加至3只。

事实上,从基金发行的整体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由于A股市场的风险偏好回暖与结构性行情驱动等因素,新基金发行市场正处于回暖中。

根据Wind数据,按认购起始日计算,3月开始认购的基金数量共有109只,创下了近10个月来的新高;而按基金成立日计算,截至3月14日,基金新成立份额共计386.62亿份,而今年1月和2月同期的基金新成立规模分别为159.98亿份和67.18亿份。除去假期等因素,3月新发市场回暖的趋势相当明显。

在这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新发的增加值得关注。还是以基金成立日计算,3月以来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已有14只,新发规模82.93亿份,占比21.45%。虽然这只是半个月的新发基金数据,但这一占比已经达到了近两年来的高峰。另外,3月以来股票型基金的新发规模为133.57亿份,占比34.55%,也显示出基金管理人对主动权益产品的发行热情正在持续升温中。

在这种市场整体向好的情况下,知名基金管理人旗下的主动产品发行失败,多少还是令人感到意外。对此,有大型公募人士对记者分析道,尽管整体市场回暖,但投资者对不同基金类型和策略的偏好存在差异。如果基金产品在设计上可能未能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或者新发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经验不足、过往业绩未能获得市场认可,以及一些管理人更倾向于维护现有产品、对新基金资源投入有限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新基金发行的失败。

“即使是知名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也可能因个别因素或综合因素导致发行的失败。基金管理人要理性看待,但也应该引起重视,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强化渠道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多方面举措来应对。”该人士指出。

本文围绕近期公募基金发行情况展开,在市场整体回暖的大背景下,信达澳亚和申万菱信旗下两只基金发行失败,加上此前的兴华兴盛纯债基金,年内已有三只基金募集失败。同时分析了市场回暖的表现,如3月基金认购数量创新高、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增加等。最后探讨了发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提醒基金管理人要重视并采取措施应对。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今年三只基金发行失败,公募市场暗藏玄机 基金发行回暖背后:信达澳亚、申万菱信产品折戟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