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20世纪50年代,“马恒昌小组”引领的劳动竞赛热潮 “马恒昌小组”:点燃20世纪50年代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烽火

“马恒昌小组”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发起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介绍了该小组从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普通小组成长为全国闻名的模范班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们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发起劳动竞赛倡议,带动全国各行业班组参与,对国民经济恢复和抗美援朝运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晨读·百年工运故事 – 第二十期

建功:“马恒昌小组”开启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一个闪耀着光芒的英雄集体——“马恒昌小组”,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中华大地上声名远扬。他们所带动的一场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如同一股炽热的火焰,迅速席卷了神州大地,让整个国家都沉浸在热火朝天的劳动氛围之中。这个小组可不简单,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模范班组,在我国工运史上,它开创了劳动竞赛、民主管理和技术革新的先河,具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马恒昌小组”最初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普通小组。时光回溯到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获得解放,城市还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小组的老一代工人——马恒昌和他的工友们临危受命。他们不顾个人安危,顶着战火的威胁,夜以继日地工作,顺利完成了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他们修缮了解放军的重要防空武器,为保卫国家的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之后,他们还带头向全厂职工倡议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以优异的成绩,于1949年4月28日获得了“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在授旗会上,这个小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担任组长。

马恒昌深知工人阶级的使命和担当,他语重心长地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从那以后,“马恒昌小组”的成员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骏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沈阳第五机器厂北迁齐齐哈尔。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捷报频频传来时,“马恒昌小组”的成员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组长徐景荣郑重地对组员们说:“咱们要发扬马恒昌小组的精神,再加一把劲,多出几身汗,支援咱们的志愿军。”

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们提出了向全国发起一个劳动竞赛的倡议。工厂党组织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倡议的重大意义,坚决支持他们的设想。正在疗养的老组长马恒昌了解到大家发倡议的想法后,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他在信中建议倡议定名为“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1951年1月17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这个倡议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激起了千层浪。很快,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积极响应。响应倡议的不仅有公营企业的班组,还有私营企业的班组;不仅有工矿企业的班组,还有文教卫商以及科研类的班组。一时间,一个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在全国蓬勃、深入、持续地开展起来。

“马恒昌小组”和他们的劳动竞赛倡议产生了巨大的精神推动力和深远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有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激励,许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这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也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运动。自组建以来,“马恒昌小组”多次实现技术革新,推广先进生产经验。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创造性劳动,屡建功勋,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应广大网友热切期待,我们特推出【晨读·百年工运故事】音频合集。获取教程如下:

第一步:点击【发消息】

第二步:先点击左下角小图标,在对话框输入文字: 晨读百年

第三步:点击发送

本文围绕“马恒昌小组”展开,介绍了其起源、发展以及发起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该小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精神激励了全国众多班组参与劳动竞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同时也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20世纪50年代,“马恒昌小组”引领的劳动竞赛热潮 “马恒昌小组”:点燃20世纪50年代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烽火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