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东莞大模型中心引领制造业“智”变新风尚

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后,东莞制造迎来大模型技术落地黄金期,推动了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文章还阐述了智能化驱动产业升级的具体案例,以及政策推动下构建的协同体系,为全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图为拓斯达工业机器人生产车间。(拓斯达供图)

今年,无疑是大模型应用的爆发之年,大模型正逐渐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3月19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了——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即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依托这一中心,东莞的制造业迎来了大模型技术落地的黄金时期。从智能质检到物流调度,从工业排产到药物研发,大模型的需求场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座GDP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正悄然催生一场从传统“制造”到先进“智造”的产业跃迁。### 产业蝶变:智能化驱动制造产业升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制造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奇点时刻”。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迅速完成了DeepSeek V3/R1模型的部署上线,本地制造产业围绕大模型的场景应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智能装备服务商,此前一直面临着原材料切割成本高的难题。而如今,在大模型技术的助力下,从钢材的原材料设计、板材选择到切割环节,实现了全链条的优化。拓斯达的原材料(钢板、铁板)成本得到了进一步节省。该公司总工程师张晓辉表示,拓斯达一直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公司携手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及华为云,打造了AI工业应用使用场景。借助华为云天筹AI求解器,成功实现了原料成本的节省,打造出了“零浪费智造”的新范式。与拓斯达相距半小时车程的旺盈集团,同样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旺盈集团携手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及华为云,在包装行业打造了“AI质检 + 物流调度”双引擎。通过CV大模型,实现了包装盒外观缺陷的精准识别;同时运用运筹优化算法,重构了全球供应链物流网络。经过数据治理,旺盈的月台调度效率大幅提升,节省物流成本达400多万元。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东阳光集团也搭上了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开服的“东风”。东阳光集团携手华为云,积极探索DeepSeek在研发阶段的落地应用。借助AI的力量,传统药物PCC筛选周期从三年缩短至两年,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让药物研发坐上了效率的快车。东莞产业结构优良、创新活力充沛,为大模型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大模型也在不断推动着制造业的进阶升级。科技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双向奔赴,正推动东莞从“国际制造业名城”迈向“AI智造高地”。### 政策推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样本大模型应用需要强大的研发投入、丰富的领域数据资源和高阶人才,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研难度极大。因此,必须发挥“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的生态模式,让中小型制造企业也能搭乘数字经济的时代列车。作为全球制造业之都,东莞以政策先行者的姿态,率先推动大模型赋能制造业破局。今年年初,东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构建“1个算力服务平台 + 1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 + N个智算资源”的协同体系。新落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正是该战略的核心载体。其创新性在于,针对制造企业“高精度、低成本、快迭代”的共性需求,提供开箱即用的算法服务与AI开发平台。企业只需注入少量数据,就能快速提升模型精度,破解了传统AI开发周期长、投入高的痛点。东莞数字集团董事长方树财表示:“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生产关系的系统性重构。”该中心依托华为云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底座,基于制造企业的共性需求,为企业提供充足的AI算力、AI开发平台和大模型算法服务。企业可以用少量数据和低成本快速提高模型精度。同时,中心以“生态共融、价值共创”为核心理念,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先进制造高地的战略定位,推动大模型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简单来说,这个中心就像是一个人工智能“应用超市”,让各个行业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也让东莞的制造业企业,像用水用电一样便利地使用AI。这对于全国的城市及制造产业来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望复制到更多城市,持续发挥降本增效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投入运营后,东莞制造在智能化驱动下实现产业升级,多个企业借助大模型技术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东莞通过政策推动构建协同体系,大模型中心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有望为全国制造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样本,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东莞大模型中心引领制造业“智”变新风尚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