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小清河复航后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其在大件运输、河海联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对沿线城市经济、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还提及了小清河与京杭运河连通的规划及前景。
近日,交通运输部批复了“打造小清河河海直达新航线 创新经济高效河海联动集疏运新模式”这一交通强国试点任务。这一举措,让小清河在山东内河航运中的地位变得愈发举足轻重。小清河作为山东省“一纵三横”高等级航道网中的重要“一横”,在开启“面朝大海”的新征程后,像济南这样的内陆城市将如何借助它实现向海而兴呢?
大件运输表现亮眼,企业节省成本达30%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城区北部,一路蜿蜒流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等地,最终在寿光注入渤海。2024年2月,小清河正式复航,这为济南、淄博等不靠海的城市打开了一条崭新的入海通道。
小清河的航运曾“停摆”20多年,从断航到复航,如今复航已过去一年,它的航运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近期,小清河运营单位公布了去年全年及今年一季度的航运成绩单。2024年作为小清河复航“元年”,济南港、章丘港、高青港、博兴港累计完成吞吐量近45万吨,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今年一季度,这四个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3.8万吨,达到了2024年全年的45%,迎来了首季“开门红”。
记者在梳理相关数据时发现,复航这一年来,小清河上呈现出船多、货多、运货种丰富的繁荣景象。从货源来看,煤炭、铝矾土、电石渣、集装箱等业务不断增长,目前在运货种已达20余种,方解石等货物更是实现了常态化运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清河在大件运输方面表现十分亮眼。3月底,一批外径达8.5米的超大超长法兰从章丘港装船,依次经过小清河、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最终前往广东省阳江市,全程2500公里,创造了小清河通江达海以来的最远运输记录。
在此之前,这些法兰大件只能通过公路运输离开济南,每次运输都需要拆掉公路护栏才能上高速,部分收费站甚至还会封闭。小清河复航后,济南本土制造的超大工业产品能够批量通过水路运往目的地。据统计,2024年,小清河开展了直达温州港、天津港、福州江阴港、东营广利港的4次超限件河海直达运输,运输总重1022吨,其中货物最长部件达27.3米,这不仅解决了超限件在公铁运输中成本过高及安全风险问题,还为企业节省了20% – 30%的综合物流成本。
河海直达澎湃新动能,省会、鲁中进一步通江达海
记者了解到,小清河复航后,目前有两种运输方式效能显著。一种是海船直达运输,满足通航条件的海船可以从小清河直接驶入大海;另一种是内河船与海船的河海联运,内河船在小清河内河段至河口中转港之间通行,货物在河口港中转到海船进行运输,从而实现联运。
通过河海联运、河海直达,小清河联通的范围越来越广。复航一年来,小清河开展了前往天津、广东、浙江、河北、海南等沿海省市的运输业务。同时,它还积极向海外开拓市场,开展外贸集装箱业务,目前已完成济南港至孟加拉吉大港的120吨聚羧酸减水剂外贸业务。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认为,河海联运、河海直达的发展,对于小清河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省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角度来看,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少、成本低的优势。河海联运、河海直达促进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后续将形成航运带动物流、物流拉动产业、产业推动合作的经济发展循环链。
小清河沿线某腹地企业曾对媒体表示,内河航运运输成本低,对于大进大出的农业产品具有明显优势。若走水运,仅单一粮食作物一年就能节省运输成本几千万元。
“小清河的河海联运、河海直达运输方式,为山东新增了一条连接省会、贯通鲁中,服务山东中部工业走廊的陆海新通道。”张汝华告诉记者,从交通格局优化角度而言,小清河海河联运、河海直达的开展为济南、淄博等内陆城市向海而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出海口搬到内陆城市“家门口”,助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
不沿海、不沿边的济南,后期如何凭借小清河再次“扬帆起航”呢?4月1日,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济南推进会议上提到,要加快推动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持续提升综合立体交通路网建设水平,着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张汝华认为,小清河航运发展对此意义重大。
首先,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方面,航运一直是济南交通发展的短板,而小清河的复航完善了济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小清河,济南实现了海河直达,利用济南港临近机场、董家铁路货运站及周边路网发达的优势,能够实现铁水联运和公水联运集散、疏运,打造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四港合一”综合枢纽,有效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
在产业发展带动方面,小清河相当于再造了一条胶济铁路,有效拉动了沿线城市经济。其中,作为小清河枢纽的济南港,致力于打造长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环保标准最高的内河枢纽港、龙头港,这将吸引更多相关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济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航运优势,济南也将进一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外贸物流发展。
从城市发展战略角度而言,小清河将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使济南真正成为一座港城,开启了一座内陆城市“面朝大海”的新征程。这对于济南提升城市影响力、加强与外界的经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小清河河海联动集疏运新模式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实施后,可充分发挥河海直达优势,实现河海直达定线运输,实现船舶运输效率提高、运营成本降低等多重效益,打造河海联运、河海直达新样板。
牵手全国性水运网,连通京杭运河提上日程
按照规划,小清河的未来并不局限于渤海,而是瞄准了与京杭运河的连通,构建“长江 – 京杭运河 – 小清河 – 渤海”航运通道,从而牵手全国性水运网。
近年来,小清河连通京杭运河的进程不断推进。2023年,《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 – 2035年)》发布,小清河连通京杭运河工程出现在此次规划中。2024年9月,《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通航及与小清河连通航道交叉工程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意味着两条内河连通的技术可行性获得验证。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小清河与京杭运河连通工程目前已经开始前期工作,正在论证方案,拟从济南主城区外围穿跨黄河,借助南水北调部分河段,接入京杭运河山东段。
“小清河与京杭运河连通后,将构建起更密集、更完善的内河航运网络。”张汝华分析,连通工程将让货物运输无需频繁中转,可直接通过连贯的水路运输网络运往各地,加强山东与运河地区的贸易往来与经济联系。
小清河连通京杭运河后,企业的物流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以2024年小清河与京杭运河通过“公水联运”方式完成的京博聚丙烯经京杭运河至浙江台州的运输为例,这次运输数量有数千吨,与公路运输相比,每吨为企业节省运输成本30元左右。未来小清河与京杭运河全面连通后,这种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能够为更多企业提供更经济的运输选择。
据业内人士初步测算,两条内河连通后,济南等内陆城市的货物可通过小清河 – 京杭运河直抵长三角,综合效率提升50%左右。
张汝华表示,通过京杭运河牵手长江等航道,将进一步提升山东省中西部地区通达能力,使济南都市圈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更加紧密,济南港也将成为我国北方重要内河航运港口和内河运输枢纽港。
本文详细介绍了小清河复航后的发展成果,包括大件运输的突破、河海联运的成效,以及对沿线城市经济、交通、产业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展望了小清河与京杭运河连通后的美好前景,将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为内陆城市带来更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