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户外运动的发展展开,介绍了其从“小众”走向“大众”的现状,分析了背后的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契机,提及我国发展户外运动的天然优势与政策支持,还强调了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安全和风险。
据4月1日《光明日报》报道,当下,各地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的政策日益完善,曾经安静的山川林溪摇身一变,成了全民共享的运动场。从东北那银装素裹的雪原,到南海碧波荡漾的之滨;从西南幽深奇险的峡谷,到江南温婉秀丽的水乡,户外运动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热潮不仅为体育产业注入了全新的动能,更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赛道,以全民积极参与的形式,生动地绘就了健康中国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徒步登山、环海骑行、潜水冲浪、自驾越野等户外运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健康生活意识的不断增强,户外运动的魅力愈发凸显。它让人们既能领略山川的壮美景色,又能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还能在活动中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曾经,户外运动只是少数探险家的专属领域,而如今,它逐渐成为更多人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生活新时尚。无论是朝气蓬勃的高校学生,还是忙碌的上班族;无论是温馨的家庭出游,还是好友间的欢乐相约,户外运动凭借其丰富多样的运动类型和多元的消费场景,赢得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广泛欢迎。
户外运动正从“小众”走向“大众”,其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这种需求也逐渐释放出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一方面,户外运动的火热让中国户外运动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23年,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另一方面,户外运动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人们对户外服饰、运动装备等配套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中国户外装备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67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872亿元。此外,户外运动还间接推动了旅游、餐饮、康养、保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户外运动产业辐射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其潜藏的消费带动能力值得我们满怀期待。
我国地域广袤、山川秀丽,为户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明确目标。这为户外运动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有力保障。各地应顺势而为,进一步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力度,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户外运动场地,完善交通、住宿、安全救援等周边配套设施,打造高质量的户外经济集聚地。这样既能满足人们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又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内生动力。
当然,在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安全和风险问题不容忽视。户外运动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探险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这不仅要求参与者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和风险意识,也对运动场地的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们在参与户外运动时,一定要保持理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要充分了解相关的风险及相应的处理办法,掌握必要的急救常识,切不可盲目行事。只有这样,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户外运动才能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多的新活力。
本文介绍了户外运动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带动的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契机,指出我国具备发展户外运动的天然优势且有政策支持,同时强调了发展中要重视安全风险,以让户外运动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消费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