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百利天恒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的消息,介绍了其发展历程、研发平台、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业绩表现以及港股IPO计划等情况,展现了该企业在创新药领域的崛起和发展。
继通威股份之后,成都的资本市场再传喜讯,又一家企业成功跻身千亿元市值上市公司的行列。4月3日,在科创板上市的成都企业百利天恒,在股市上表现亮眼。当日收盘时,其股价上涨了1.32%,市值也随之成功突破了千亿元的重要关口。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回溯到2023年1月6日百利天恒刚刚上市的时候,那时它的市值仅仅为128.52亿元。而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其市值涨幅竟然高达770%,这样的增长速度堪称惊人,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百利天恒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成都温江区企业。它的发展最初是以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为起点的。在2010年前后,公司管理层敏锐地察觉到生物药领域的巨大潜力,于是毅然决然地尝试布局生物药领域,开启了“以仿养创”的艰难转型之路。2014年,为了更好地投入生物药研发,公司在美国西雅图创建了SystImmune公司,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专注于ADC药物的研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23年1月,公司终于成功登陆科创板,迈出了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图据公司官网
在发展过程中,百利天恒始终聚焦肿瘤治疗领域。公司投入大量精力构建起了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平台。其中包括创新ADC药物研发平台(HIRE – ADC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公司成功研发了包括BL – B01D1在内的8款已经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ADC药物,同时还有一系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创新ADC药物。此外,还有创新多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GNC平台),成功研发了包括GNC – 077在内的4款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GNC药物以及系列临床前的创新GNC药物。另外,公司还拥有创新ARC(核药)研发平台(HIRE – ARC平台)。
为了支持这些研发平台的高效运作,百利天恒在研发上不惜投入重金。从2019年到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81亿元、1.96亿元、2.79亿元、3.75亿元、7.46亿元,呈现出逐年大幅增长的趋势。到了2024年,研发费用更是飙升至14.43亿元,如此高额的研发投入为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百利天恒在创新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23年12月,公司将自主研发产品BL – B01D1的部分商业化权益授予了百时美施贵宝(BMS),这笔合作的总交易额高达84亿美元,创造了ADC领域历来总交易额最大的单一资产合作交易记录。2024年,公司顺利收到了8亿美元不可撤销的首付款。
这样出色的表现也直接反映在了公司的业绩上。3月28日晚间,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23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了936.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4.88亿元,成功实现了同比扭亏为盈。
在取得国内市场成功的同时,百利天恒也积极谋划全球化布局。2024年5月,公司就启动了港股IPO计划,并于7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去年12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收到了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备案通知书,拟发行不超2427.10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今年1月21日,百利天恒进行了二次递表。根据招股书内容,此次港股募资将全部用于海外运营,包括在中国内地以外地区研发候选生物药,建立全球供应链、在海外建设或收购生产设施等,进一步推动公司的国际化发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成都企业百利天恒从上市时市值较低到突破千亿元大关的发展历程。该企业从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起步,转型布局生物药领域,构建多个创新研发平台,高额投入研发,取得创新成果并实现商业化合作,带来业绩大增。同时积极推进港股IPO进行海外布局,展现了其在创新药领域的崛起和全球化发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