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人体容易受湿气影响出现各种症状,中医对春季湿气及相关体质的看法,还介绍了春季祛湿的方法以及推荐了“祛湿四宝”。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点。每年4月,南方地区迎来回南天,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雾气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气息。而北方,冰雪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逐渐消融,地气上涌。在这样的时节里,人体内外的湿气相互交织,很容易引发一系列典型症状。比如,有些人会感觉头部像被裹了一层厚重的布,昏沉不清;四肢也会变得酸沉无力,仿佛灌了铅一般;再看看舌苔,往往厚腻不堪,这些都是湿气在人体作祟的表现。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湿气被视为“百病之源”。春季是肝气旺盛的季节,而肝气过于旺盛就容易压制脾脏的功能。脾脏在人体中起着运化水湿的重要作用,一旦受到肝气的压制,就会导致脾虚湿困。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会形成“湿胖子”体质。明明在饮食上已经控制得很好,吃得很少,但身体却依然虚胖松垮,整个人看起来没有精神。而且,大便也变得黏腻,常常粘在马桶上难以冲净。脸上还会频繁冒油长痘,严重影响美观和心情。
面对春季的湿气问题,祛湿需要采取“攻守兼备”的策略。所谓“攻”,就是要利湿排浊,将体内多余的湿气排出体外;而“守”,则是要健脾固本,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能力,从根本上杜绝湿气的产生。在众多食材中,常见的陈皮、茯苓、芡实、赤小豆这四种食材,正是符合这一祛湿理念的“祛湿四宝”。
本文先阐述了春季南北方的气候特点导致人体易受湿气影响出现多种症状,接着介绍了中医对春季湿气及“湿胖子”体质的观点,最后强调春季祛湿要“攻守兼备”,并推荐了陈皮、茯苓、芡实、赤小豆这“祛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