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关保质期的内容展开,介绍了保质期的由来、新标准的变化,还指出了人们在食品保质期认知上的常见误区,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和对待食品保质期。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新增了“保质期到期日”和“消费保存期”两项标准。这两项标准的增加,无疑会对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许多消费者心中也不禁产生疑问:食品过期一两天还能吃吗?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就一定安全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食品保质期的相关知识。
保质期的说法从何而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扰:家里刚过保质期的未拆封食品,扔了觉得可惜,不扔又怕吃了会生病。那么,究竟什么是保质期?它又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衡量食品变质的“金标准”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保质期并不等同于食品的最后期限。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解释道,设定食品保质期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为了提醒销售方和消费者,当食品的储存时间超过保质期后,食品可能会出现品质下降、劣变甚至腐败的风险。
另一方面,保质期也是用来界定各方食品安全责任的依据。如果食品在设定的保质期限内被食用,却出现了品质和安全问题,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就需要为此承担责任。而一旦过了保质期,食品就不能再进行合法销售。
绝大多数预包装食品都需要标注保质期,这些保质期是由厂家在进行保质实验的基础上,并依照行业惯例自行确定的。所谓预包装食品,就是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不过,新鲜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等生鲜农产品并不属于预包装食品。散装粮食等散装食品,以及餐馆食物、街边小吃、现包饺子等现制现售食品,同样不属于预包装食品,它们并未被强制要求标注保质期。对于这些食物,其保存时间需要消费者根据生活经验自行判断。其中,餐饮食物在购买后最好立即食用,若不能及时食用,要及时冷冻保存。
新标准有哪些新变化?
国家新发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 – 2025)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 – 2025)对食品标签标识进行了“升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一是将保质期调整为“保质期到期日”。通过这项标注,消费者可以直接了解食品的到期时间,而不用再通过生产日期结合保质期进行推算,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二是规范了保质期标注格式。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清晰标示,使信息展示更为直观,消费者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读取食品的保质期信息。
三是为了减少食品浪费,新标准鼓励标示“消费保存期”。如果消费者购买食品后没有在保质期内吃完,在按照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存放食品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在“消费保存期”内继续食用。
这些关于保质期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1:所有食品都必须有保质期
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微生物增殖造成的,而食品出现“哈喇味”“老油味”“蒿味”等劣变表现则与脂肪氧化有关。如果不存在这两个问题,食品就可以长期存放。像白酒、盐、糖、蜂蜜等食品,由于其酒精、盐、糖含量很高,天然具有抑菌能力,而且不存在脂肪氧化问题,所以可以存放多年,无需标注保质期。
误区2: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
食品的保质期与食品自身特性、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有关。传统的干燥、盐渍、糖渍、低温等方法都是实现长期保存食品的有效途径。
例如,古代就已经发现,肉干、鱼干、菜干、水果干等干制食品,以及含盐量足够高的咸鱼、咸肉、酱菜、腐乳等食物,都可以在室温下长时间存放一年以上而不腐败,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通过高温灭菌和无菌灌装的技术,把包装内部的微生物全部杀灭,同时保证包装外部的微生物无法进入,也能够大幅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罐头、软罐头等产品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生产出来的。此外,低温速冻,并在 – 18℃以下的冷冻条件下储藏,也可以防止微生物的增殖和产生有毒物质,将食品的保质期延长到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误区3:过了保质期就得扔
一般来说,食品厂商设定的保质期都有一定富余量。特别是对于货架期较长的食品,过了包装标注的“保质期”,却并未发生腐败变质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轻易将这些食品丢弃,会造成严重的食品浪费。这时能否食用,需要消费者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若食品的风味、颜色、口味等未发生变化,仍然可以安全食用。
误区4:只要在保质期内就一定安全
很多人在购买食品时只看保质期,却不注意保质条件。比如一种注明需要在2 – 6℃冷藏的巴氏奶产品,如果未按照冷藏条件存放,在室温下放了一天甚至几小时,就可能导致提前变质。
因此,消费者一定要留意食品包装上的保存条件,如“冷藏保存”“阴凉处存放”“避免受潮”等。此外,经过杀菌、灭菌处理后密封的食品,其保质期标示仅能保证开封之前的储藏时间。在开封后,食品接触了空气中的微生物,并不能继续在室温下长期保存。例如,番茄酱、黄豆酱、香菇酱等调味酱料的包装上,往往会有“开封后请冷藏保存”字样。
本文围绕国家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保质期相关内容,详细介绍了保质期的由来、新标准的变化以及常见的保质期认知误区。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保质期,避免因误区造成食品浪费或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要留意食品的保存条件,保障自身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