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王晓明在节目中对当下科技、地产、经济的看法展开。他分析了AI领域中美各自的优势、中国科技企业估值情况、港股科技股投资建议,还探讨了中国地产的发展趋势、消费市场的提升途径以及红利投资的演变等内容。
据智通财经APP消息,近期,睿郡资产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王晓明,在一档节目里分享了他对当下科技、地产以及经济形势的独特见解。
王晓明着重提到,AI无疑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革命。他认为,未来在AI浪潮中真正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必定是那些拥有应用场景、掌握大量数据并且拥有稳定客户群体的企业。而中国在广泛的应用场景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
他进一步预测,2025年可能会是AI应用大规模发展的关键一年。在AI领域,中美两国各有优势。美国在供给侧,也就是基础模型和算力芯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则在需求端,即应用侧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拥有一个极为广阔的市场。王晓明强调,如果企业缺乏场景、数据和客户这些关键要素,很有可能会在瞬间被市场颠覆。
从整个科技领域来看,王晓明指出,春节之后,随着DeepSeek模型的出现,中国在AI领域的表现并不逊色。甚至回顾过去,美国在芯片方面对中国进行了三年的围堵,但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进步依然十分迅速。如今,在全球芯片领域,中国是唯一能够与美国形成一定程度竞争的国家。
在科技企业估值方面,王晓明认为,与美国的科技企业相比,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可比类型公司之间的表现会有起伏,结构也有所不同,但如果中国科技企业处于上升态势,而美国企业呈下降趋势,那么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显然是被低估的,未来超越美国企业是完全合理的。
对于近期港股科技股录得较大涨幅这一情况,王晓明表示,目前仍然建议持有,因为AI应用的发展仍在进行中,其对企业的具体作用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现在还未到做出判断的时机。
谈到中国地产发展,王晓明表示对中国资产的长期价格表现和整个经济形势持更为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从2025年开始,中国地产可能会进入一个最后的冲击阶段。未来中国地产将会呈现结构性分化的态势,底层投资回报率将决定资产价格的表现。例如,房子的租赁情况以及租金回报率是否令人满意等因素,都将对房产价格产生影响。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老化,城市化进程进入后期阶段,房价持续大幅上涨的现象将不太容易出现。
王晓明还提到,房产在过去一直是中国老百姓资产配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他认为,目前整体房价出现反弹可能还为时尚早,只有那些结构性企稳、供需格局较好的城市,房价才有可能企稳甚至上涨。
在消费方面,王晓明指出,消费既是收入的函数,也是预期的函数。要让中国未来的消费真正提升,关键在于提高大家的收入水平。目前,他所在的团队已经在战略性地对很多消费股进行研究铺垫。他认为,中美对抗的最终结果,中国必须依靠自身的内需。因此,针对消费的结构性宏观政策未来可能会逐渐落地,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此外,王晓明还谈到了投资领域的“锚”。在过去几年的商品领域中,黄金一直被视为一种“锚”,在全球政治格局动荡、有战争的情况下,持有黄金会让人感到安心。如今黄金价格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他建议拓宽视野,去寻找股票权益资产中那些在当下时代能够成为核心价值、不易损毁的“锚”。越早认识到并持有这些“锚”,就越有可能从中受益。因为当前市场上资金充裕,但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红利投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过去两三年中逐渐演变而来的。
本文通过王晓明的观点,展现了他对科技、地产、消费等多个领域的深入分析。在科技领域,他看好中国在AI应用侧的优势和科技企业的估值提升潜力;在地产方面,认为未来将呈结构性分化;消费需提升收入来拉动;投资上则建议寻找股票权益资产中的“锚”。整体体现了对中国经济不同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