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2025年3月22日在江苏大剧院上演的“王志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讲演音乐会”的相关情况,包括主办单位、演出曲目、表演嘉宾、表演形式等内容,展现了中华诗词与音乐融合的魅力,以及音乐会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意义。
在那春光和煦的日子里,轻柔的暖风仿佛奏响了一首诗意的序章。与此同时,悠扬的雅乐、缭绕的弦音,让人们沉醉于古今交织的美妙时光之中。2025年3月22日,一场极具文化内涵的盛会——“王志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讲演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举行。这场音乐会由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南通大学中华传统诗词工作坊以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文博中心联合主办。
本场音乐会精心挑选了12首曲目,每一首都是项目团队经过反复创作和打磨的经典之作。音乐会由王志国领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位高校音乐教育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他们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在音乐会上,他们不仅深情演唱,还将12首古诗词曲目的歌词意蕴、作者背景以及诗词创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这些曲目涵盖了从先秦民歌到唐宋词章,既有传统经典,也有当代新创。每一首作品都以诗入乐、以乐传情,仿佛带领观众穿越了千年的时光,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音乐会还特邀了金智贤、吴蓉、陈亮、倪歌、周晰丽、夏炎、陈杨名、裘舒涵等人倾情出演,由杨知微担任钢琴伴奏。
音乐会在悠扬的旋律中拉开了序幕,王志国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花非花》开场。他将“花非花,雾非雾”那种朦胧的意境演绎得十分到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如梦如幻的情境之中。紧接着,经过团队精心打磨的李白《静夜思》登上舞台。王老师以诗入乐,用歌声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游子的思乡情怀缓缓道来,让不少观众为之动容。而先秦民歌《越人歌》在现代谱曲的诠释下,焕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夏炎用他浑厚有力的男高音,从男性视角重新阐释了“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含蓄深情,为这首千年古曲注入了磅礴的气势。
这场音乐会突破了传统的歌唱形式,创新性地将古琴演奏与朗诵艺术融合在一起。在倪歌悠远的古琴伴奏下,陈亮声情并茂地朗诵并现场书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种独具匠心的表演形式,就像把古代的场景生动地还原在了观众眼前。通过古琴婉转的音韵和朗诵者深情的演绎,完美地呈现了江南水乡的温婉景致以及诗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宋代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由周晰丽演唱,她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思念与哀愁表现得感人至深,让听众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深情。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由青年男中音陈杨名演唱,他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之痛演唱得荡气回肠,让人为之动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旋律恢弘,情感层次丰富,王志国再次登台献唱,展现了苏轼词作中的豪放与柔情。裘舒涵用灵动轻快的女高音演唱《青玉案·元夕》,传递出了中国传统佳节的浪漫与喜悦,充分展现了中华诗词跨越千年的艺术生命力与永恒魅力。音乐会还特别选取了当代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你相见若如初》,由吴蓉演唱,歌曲旋律温柔婉转,将“与你相见若如初,我愿每日拂尘,语笑华年”的深情告白细腻地呈现了出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金智贤受邀以中文献唱了诗经《在水一方》。在这一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融碰撞。“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唯美意境在国际友人的演唱下,更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在音乐会的最后,王志国指挥“满天星合唱团”,演唱了《踏雪寻梅》《游子吟》。随后,全体演出人员汇聚一堂,与台下的观众们共同演唱中国民歌经典之作——江苏民歌《茉莉花》。在舒缓婉转的歌曲旋律和击掌笙歌的热烈气氛中,这场精彩的音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王志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讲演音乐会”由王志国领衔,汇聚了诗词研究学者、作曲家、声乐教育家以及高校美育专家。通过讲演结合的形式,这场音乐会赓续了中华文脉,深化了课程思政与艺术实践的融合,传播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新表达形式。根据演出计划,王老师还将在国内外继续进行系列巡演,以诗乐为媒,开启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让世界聆听中华经典之声。
文章围绕“王志国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讲演音乐会”展开,介绍了音乐会的基本信息、演出曲目、特色表演形式等内容,展现了中华诗词与音乐融合的独特魅力,以及音乐会在传播中华文化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到了后续的巡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