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港口之争:贝莱德收购潮与美国遏制中国港口运营阴谋,贝莱德港口计划: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与中美暗战

本文围绕美国贝莱德集团的港口收购计划展开,介绍了贝莱德的发展情况及其与美国政府的关系,阐述了海运和港口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美国针对中国港口运营的抹黑行为及中方的应对策略。

近期,由贝莱德集团牵头的美国财团所提出的收购更多港口计划,成功吸引了全球目光。这不仅让“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被推至聚光灯下,更凸显出港口和海运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的关键地位。有权威数据显示,全球八九成的贸易活动都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港口运营这一经济领域的活动却被部分国家政治化。对于这些国家试图通过抹黑中国港口经营来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径,相关专家明确表示,中国应秉持双赢理念继续经营港口,通过互惠互利的方式赢得更多国家的支持与认可。

贝莱德或在全球拥有100个港口

据雅虎新闻网3月23日的报道,美国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芬克对外宣称,如果近期的收购计划顺利完成,该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运营100个港口。不过,目前相关交易尚未最终敲定,还需得到多家监管机构的审批同意。

雅虎新闻网还透露,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声称中国“干涉”巴拿马运河,并表示想把运河“收回”之后,芬克主动联系了白宫。他表示,如果贝莱德收购相关港口,美国就没有必要对这些港口进行强行接管。《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有知情人士透露,此前芬克与特朗普、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等人进行了电话沟通,最终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该知情人士强调:“如果没有特朗普的支持,贝莱德不会推进收购相关港口的计划。”

在此次交易信息披露后,贝莱德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受到了外界质疑。美国Medium新闻网等媒体指出,1988年刚创立时,贝莱德只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还是美国黑石集团的子公司。此后,其业务逐渐拓展到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领域。1990年底,该公司管理的资产仅为1650亿美元。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其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1.3万亿美元,而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11万亿美元。

报道华尔街新闻多年的德国记者布赫特在2015年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甚至对这个名字都不熟悉,但是在雷曼兄弟(2008年)倒闭后的几年里,贝莱德几乎无处不在!”

雷曼兄弟的倒闭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贝莱德的业务。该公司在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投资组合方面拥有众多专家,因此会定期接到美联储的电话。据《纽约时报》报道,2008年,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等企业破产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聘请贝莱德帮助监管原本属于这些企业的数十亿美元不良资产。贝莱德在帮助纽约政府为这些资产定价并出售的同时,也为私人客户购买类似资产提供服务。这一行为引发了美国议员和其他人士的批评,他们担心华尔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可能存在利益冲突。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再次向贝莱德求助,该企业的一家子公司为美联储购买数十亿美元的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投资级公司债券提供建议。

Medium新闻网等媒体评价称:“贝莱德不仅仅是一家投资公司,还是一股塑造经济、影响政府、推动全球市场的力量。”上世纪80年代,贝莱德研发出一体化资产管理平台“阿拉丁”,用于管控投资风险、优化资产配置,其用户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重要机构。“阿拉丁”系统甚至被称为“现代金融的支柱”,其广泛应用意味着贝莱德不仅管理着自身的11万亿美元资产,还通过这一系统管理着超过21万亿美元的资产。这也使得贝莱德能够获取有关全球金融的宝贵数据,引发了人们对该企业垄断风险分析领域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贝莱德还是很多大型科技以及金融企业的大股东,如苹果、亚马逊等。此外,贝莱德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在制定公共政策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游说和与政府合作,贝莱德对从气候政策到企业监管等各方面的决策都产生着影响。“德国之声”将贝莱德称为“秘密的世界力量”。英国《卫报》2024年7月曾报道,工党政府“计划让贝莱德重建英国”,若如此,贝莱德可能会将“英国私有化”。

关注公共腐败的美国监督组织“问责运动”发起了“贝莱德透明项目”倡议。根据该项目发布的报告,贝莱德与多国政府建立了密切关系,以超越竞争对手、获取特殊利益。研究人员指出,从2004年到2018年,贝莱德在全球至少聘用了84名前政府官员和央行银行家,该企业不少经营行为都涉及利益冲突。

90%的世界贸易通过海运完成

根据《华尔街日报》今年3月的报道,世界上仅有少数企业具备运营庞大港口网络的专业能力,而直到几年前,贝莱德还不在此列。不过,去年该企业以12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基础建设合伙公司,这使得贝莱德持有约1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产,涵盖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法国的污水处理厂,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机场等。

贝莱德近两年的收购计划凸显了海运以及港口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Midium新闻网指出:“海上贸易不仅涉及商品本身,还涉及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思想和创新。”海上贸易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流的催化剂,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影响了西方的艺术和时尚,印度的数学和天文学通过贸易网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香料的传入给欧洲的烹饪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并对医学和保存产生了影响。文化的交融经常发生在国际性的港口城市,这些城市成为了多样性的大熔炉。

国际航运商会在其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航运是全球经济的命脉。”国际航运业承担着世界贸易约90%的运输任务,有超过5万艘商船从事国际贸易,世界船队在150多个国家注册,由大约100多万海员组成。

国际航运商会认为,很难用货币来衡量世界海运贸易量的价值,因为海运贸易量传统上是以吨或吨英里(1吨货物运送1英里的距离)为单位计算的,无法与以货币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价值统计进行对比。不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估计,商船运营为全球经济贡献了约3800亿美元的运费,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5%左右。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去年在其网站上发表的文章显示,按贸易量计算,海运承载了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按价值计算,海运承载了全球贸易额的70%。

国际航运商会的文章还指出,在过去40年里,海运贸易总量至少翻了两番,从1968年的8万亿吨英里增长到2008年的32万亿吨英里。德国数据公司Statista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世界各地港口的货物装载量约为40亿吨,而2023年,全球海运贸易量接近123亿吨。

《自然》杂志网站202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了港口在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研究人员通过评估全球海运网络上贸易流的分配,量化了世界上1300个最重要港口对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并将其与全球供应链数据库相关联,以评估港口对经济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约50%的全球贸易(按价值计算)是海上贸易,采矿行业的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6%。低收入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对海上贸易的依赖程度不成比例:它们的海上进口比例分别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和2.0倍。通过港口流动的每一美元平均为全球经济贡献4.3美元的价值。港口对全球和一国国内经济都至关重要,全球最大的5个港口处理的货物占全球总经济产出的1.4%,共有94个港口被认为在宏观层面对全球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超过0.1%的全球工业产出依赖这些港口。

在全球港口运营中,东亚港口表现十分出色。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突破这一大关的集装箱码头。Statista去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最繁忙的10个集装箱港口中有8个位于亚洲。洛杉矶港和位于加州的长滩港是美国最大的两个集装箱港口。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以及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城市拥有欧洲最大的港口。新加坡港务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海运码头运营商之一,该公司在全球经营多个港口,2021年的收入接近47亿新元(1新元约合5.4元人民币)。

世界银行在其网站上发表的文章显示,2023年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表明,这一年,全年超过18.2万艘船舶停靠港口,货物吞吐量大约为3.81亿个标箱。在各港口中,位于上海的洋山港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阿曼的塞拉莱港保持了第二的位置,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港上升至第三名,摩洛哥的丹吉尔地中海港稳定在第四位,马来西亚的丹戎帕拉帕斯港排在第五位。

“港口成为地缘政治棋子”

彭博社报道称:“港口成为地缘政治棋子。”在海运贸易发展进程中,港口从贸易站和海军基地逐渐演变为“经济体中的经济体”,为全球化提供动力,成为能源流动的重要枢纽,以及工业生产、仓储和分销的集群。总部位于西班牙南部城市马拉加的港口与物流咨询公司的所有者兰根表示:“现在更清楚的是,港口是地缘政治资产。”

对于贝莱德计划收购43个港口的交易,有美国媒体评论认为,这可能重塑全球海上基础设施,并引发美中竞争的巨大变化。同时,这也表明特朗普政府将持续动员私营企业,与它们合作“来解决某些棘手的地缘政治问题”。

据美国媒体报道,二战后,美国曾是世界唯一的海洋超级大国,其港口管理和造船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在过去40年中,美国公司逐步退出全球的航运和港口运营领域,转而在价值链更上游寻求更高的财务回报。当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大力投资港口建设以推动经济发展时,华盛顿却对此表示不满。

《纽约时报》今年1月发表的《中国布局全球港口,引发美国担忧》一文指出,中国对航运和全球港口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引发了美国官员的担忧。此前,美国大肆炒作所谓“中国起重机威胁论”,声称中国企业对美出口的起重机“安装了可用于远程操控的蜂窝式调制解调器”,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美国还向港口运营商宣扬,“外国制造的港口设备和软件”可能会给运输网络带来漏洞。此外,有报道称,美国政府近期已提议对由中国公司拥有或在中国船厂制造的船只征收惩罚性费用。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都是无中生有。”他认为美国针对中国港口运营的说法是为了抹黑中国,进而遏制中国发展。美方认为中国在国外的正常贸易投资航运合作会给美国带来威胁,其根本原因是华盛顿希望自己在全球独占鳌头。

一位匿名海洋领域专家对记者表示,美国一些媒体不断抹黑中国港口运营问题,是为恢复自己在全球海运业的霸权或者主导地位做铺垫。该专家建议,针对美国在港口领域抹黑中国一事,我们可以进行正面宣传,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一些国家建设港口是惠及周边国家的善举。

何伟文认为,面对美方的遏制行动,我们首先要有定力和信心。中国国际海运量已接近全球海运量的1/3,并且未来还会继续上升,占比增加自然会拥有更多话语权。此外,中国应本着双赢的态度继续经营港口,通过互惠互利的合作赢得更多国家的支持。

本文聚焦于贝莱德集团的港口收购计划,展现了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扩张野心,同时阐述了海运和港口在全球贸易中的关键作用。美国为维护自身地位,对中国港口运营进行无端抹黑,中方应保持定力,秉持双赢理念经营港口,以赢得国际支持。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港口之争:贝莱德收购潮与美国遏制中国港口运营阴谋,贝莱德港口计划:全球贸易格局重塑与中美暗战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