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的观点展开,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的背景下,中国仍是推动全球化重要力量,并提出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建议。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发表了重要观点。他指出,尽管当下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进入了调整期,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但中国依旧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并且,下一步中国应通过制度型开放来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王一鸣表示,中国过去能够实现高速发展,得益于开放的环境。而未来中国要推进现代化建设,也必然要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虽然经济全球化的调整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挑战,不过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这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日益开放的制度环境,则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一鸣强调,中国发展得越好,就越需要开放。当前中国正在推进的高水平开放,其实质就是制度型开放。他还具体建议,未来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制度型开放:
第一,主动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目前,国际经贸规则正处于加快重构的阶段,呈现出从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扩展的态势。中国要抓住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契机,主动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在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通相容。
第二,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要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以我为主”地扩大开放,通过自身的开放来促进世界的共同开放,实现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开放,加大自主降税力度,特别是加大中间产品的降税力度,以此促进深化分工;另一方面,有序扩大服务市场开放,逐步放宽电信、互联网、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减少或逐步取消外资在服务业的持股比例限制,同时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
第三,以服务业为重点推进制度型开放。中国已经步入服务经济时代,但服务业开放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应以服务业为重点,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在保障产业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还要进一步优化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两单合一”。
第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更加注重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更加注重建设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更加注重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贸易和投资规则。
第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改革,坚定维护并不断完善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同时,积极参与数字化、绿色化等国际经贸新领域规则的制定,为建设新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文主要阐述了王一鸣在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的观点,强调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调整期仍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提出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从五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展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挑战、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