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西悦城第二小学正式启动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构建起覆盖全学段的进阶式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学段的特色课程,包括低段编程、中段融合实践以及高阶社团拓展课程,还提及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
记者近日了解到,中原区西悦城第二小学正式开启了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并迅速推进相关课程的落地实施。学校精心构建了一套覆盖全学段的进阶式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通过自主研发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整合优质资源,在一至六年级全面开展特色课程,为学生营造了沉浸式的科技学习体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普惠启蒙:低段编程点燃兴趣
学校自主研发的少儿编程课《跟着猫客玩编程》以充满趣味且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课堂。在课堂上,课程借助可爱的卡通角色引导孩子们学习基础编程逻辑,让孩子们利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完成一个个互动小项目。教师团队紧密结合生活场景来设计课程内容,像“智能交通灯”“动画故事创作”等。孩子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目前,该课程已经在一二年级实现了全覆盖,为孩子们后续深入学习人工智能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融合实践:中段课程衔接未来
三年级的学生迎来了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课的深度融合。《AI上智慧生活》这一课程以“技术赋能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基础AI技术。学生们通过项目式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利用开源硬件设计“智能垃圾分类助手”,或者开发“语音机器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同时,课程还融入了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这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更培养了他们的跨学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阶拓展:社团课程培育创新人才
针对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学校开设了精品社团课《优创未来》。该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和竞赛驱动模式,致力于培养拔尖科技后备力量。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图形化编程、结构搭建、机器学习入门、机器人开发等。学生们自主组队,并积极参与国家级“白名单”竞赛项目,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从创意到落地的完整实践平台。目前,学校的人工智能课程已经实现了全学段贯通,覆盖率达到了100%。通过这种进阶式的教学模式,既保障了全体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又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校长张瑞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关键一环。我们以‘四新’战略为引领,通过新课程、新模式培养新人才,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科技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翅膀。”
学校下一步计划继续加强教师团队的专业培训,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为打造优质的人工智能教育而不断努力。
中原区西悦城第二小学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构建全学段进阶式教育体系,通过不同学段的特色课程,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素养和能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和课程优化,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人工智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