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报告展开,详细介绍了该行在经营实力、风险防控、科技驱动、服务区域等方面的表现和成果,展现了其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以及在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的担当。
近日,徽商银行正式对外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报告。这份报告犹如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方位展现了徽商银行过去一年的发展成就。
截至2024年末,徽商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了令人瞩目的2.01万亿元,这一数据让它成为了中西部地区首家资产规模超2万亿的城商行。不仅如此,其存贷余额实现了双增长,其中贷款余额更是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这无疑是徽商银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直以来,徽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要使命。在过去的一年里,它成功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经营实力显著提升,风险防线持续筑牢,服务地方成效十分显著。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徽商银行营业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净利润达到了159亿元。在权威的中国银行业百强排行榜中,徽商银行位居第24位;在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它位列第112位,较上一年度提升了11位,这充分彰显了徽商银行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经营实力跃升:多项业务量质齐升
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大关,对于徽商银行来说,意味着其综合实力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量级。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徽商银行总资产达2.0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1.49%。存款余额为1.14万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5%和14.64%。在盈利能力方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1.2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净利润159.17亿元,同比增长6.18%,并且自2021年起连续4年保持净利润正增长,这一成绩在当前复杂的金融环境中显得尤为亮眼。
在业绩增长的背后,徽商银行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它始终坚持强化公司业务联动、母子公司协同,不断健全客户服务体系。2024年,该行在对公业务、零售业务、金融投资业务等多个业务领域实现了稳健均衡发展。
在对公业务方面,徽商银行不断优化对公综合服务,对公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9.26%、11.95%,无论是余额规模还是新增额均排名安徽省同业前列。与此同时,对公客户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对公存款有效户增长10.2%,公司贷款有效户增长34.7%,现金管理签约客户数同比增长40.6%。
零售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徽商银行个人客户数超2600万,个人金融资产突破8200亿元,增长15.9%;储蓄存款超过6300亿元,市场份额为10.92%,较年初提高了0.5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徽商银行金融投资净收益达到21.1亿元,同比增长245.7%,票据业务逆势增长,交易量达1.48万亿元。资产托管手续费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5.8%。
风险防控升级:不良贷款率降至1%以内
徽商银行深知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始终恪守合规理念,致力于筑牢稳健经营的坚实堤坝。
2024年,徽商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连续4年实现“双降”。截至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达到0.99%,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成功降至1%以内;不良贷款余额98.7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46亿元;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86.47%,较上年末增加14.53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同业领先。
为了更好地防控风险,徽商银行将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监测与预警,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以“模型化、数量化、线上化”为基础的大风控管理体系,增强前瞻性、预防性和可控性,有效提升了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平衡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为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安全屏障。
科技驱动效能提升:四大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维
徽商银行稳健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其对金融科技“价值创造”定位的坚持,通过金融科技重塑核心竞争力。
2024年,徽商银行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全年投产金融科技战略规划项目54个,实施89个软件开发项目,关键系统自主可控比例显著提升。
徽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深入到了对公、零售、风险管理、党建等多个层面。例如,去年建设投产徽银司库、手机银行7.0,进一步提升了对公客户服务能力,完善了个人客户服务体系。同时,推进远程银行、信用风险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打造了线上化客户服务生态,提高了数字化风险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徽商银行实现了科技类发明专利零的突破,全年获得2项发明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进一步提升了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徽商银行还不断增强数据管理能力,促进数据价值的实现。2024年,该行推进零售、对公、风险、管理四大领域的数据集市建设,持续丰富门户数据资源,提升大数据实验室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完善模型开发技术体系,投产模型变量计算平台和信贷申请反欺诈平台,实现线上资产业务贷前风控流程的管控,并在全行部署了数据保险箱,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安全技防水平。
深耕区域显担当: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为扎根安徽的金融主力军,徽商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深耕区域层面积极主动作为,精准有力地发挥着金融支持作用。
截至2024年末,徽商银行服务于安徽省内县域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630亿元、2776亿元,较年初增长均超过10%,全省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88.87%,较年初提高1.13个百分点。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徽商银行在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方面亮点频出。
从贷款投向来看,2024年徽商银行大幅增加了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投放。截至2024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239.33亿元,同比增长26.62%,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到12.36%,较年初增长1.16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该行发行安徽省首单科创主题金融债券2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814.7亿元,较年初增长36.8%,在年内连续跨越三个“百亿”台阶。
为了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力度,徽商银行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形成了七大类多元化接力式产品谱系。以资金链为纽带,深度链接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打通“人才—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路径。通过“四链融合”新模式,全力助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徽商银行秉承“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经营理念,加强推广“技术流”应用,通过“科技e贷”“初创e贷”两款线上信用产品,截至2024年末,为3600余户科技型企业提供了线上信用贷款,共计102亿元资金支持。
绿色金融方面,截至2024年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158.8亿元,同比增长40.6%,为安徽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授信1144亿元,为1702户上下游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展望未来,徽商银行将始终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勇担使命,创先争优,推深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三地一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加快建设成为优秀地方主流银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徽商银行2024年度业绩报告,展示了其在经营实力、风险防控、科技驱动、服务区域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徽商银行资产规模突破2万亿,多项业务量质齐升,不良贷款率降至1%以内,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在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徽商银行将继续履行社会责任,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