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宏信超市批发业务崛起背后:毛利率下滑与现金流风险凸显

本文聚焦于宏信超市业务发展情况,详细阐述了其批发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上升成为最大收入来源的现状,同时深入分析了批发业务拉低整体毛利率以及可能导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并探讨了该超市未来可能面临的流动性危机。

在报告期内,宏信超市的批发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各期批发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了5.25亿元、5.12亿元、6.87亿元、5.72亿元,在当期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36.7%、38.6%、49.0%、56.9%,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到2024年前三季度,批发业务收入已经超越了零售业务,一跃成为宏信超市最大的收入来源。

然而,批发业务在推动营收增长的同时,也给宏信超市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拉低了整体毛利率,并且潜藏着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宏信超市将业务重心从C端(消费者端)转向B端(企业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勉强支撑了营收的增长,但是想要维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却并非易事。

从毛利率数据来看,报告期各期,宏信超市的毛利率分别为19.7%、22.7%、21.5%、20.7%,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据Wind数据显示,超市行业(申万三级)的8家A股上市公司在同期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25.89%、24.81%、27.74%、26.46%,均远远高于宏信超市。从单个企业的情况来看,在报告期各期,除了永辉超市(601933.SH)之外,其他7家A股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也都高于宏信超市,具体情况可参考如下图表2。

进一步深入分析宏信超市的毛利构成,其毛利主要分为一般销售、大宗销售及批发三个部分,其中一般销售和大宗销售均属于零售业务范畴。

报告期各期,一般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19.3%、21.2%、22.4%、23.1%,大宗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20.6%、32.5%、20.9%、23.3%,而批发的毛利率分别为12.5%、12.5%、14.7%、14.1%,整体上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不过,与零售业务相比,批发业务的毛利率明显偏低。

在业务重心不断向B端转移的背景下,宏信超市的毛利率可能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批发业务可能会导致回款周期拉长。招股书显示,宏信超市大宗销售、批发业务的信贷期为0 – 90天。随着批发业务收入占比的不断提升,2021 – 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的贸易应收款应收票据的平均周转天数分别为21.3天、44.1天、53.9天、64.2天(年化),呈现出持续大幅上升的态势。

目前,宏信超市的现金流状况不容乐观。招股书显示,在报告期各期末,宏信超市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质押存款合计额分别为1.86亿元、1.65亿元、2.36亿元、1.49亿元,而流动负债中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分别为3.85亿元、3.72亿元、4.63亿元、4.2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质押存款完全无法覆盖短期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虽然截至2024年9月30日,宏信超市还有未动用的银行融资0.75亿元,但是面对巨额的短期借款,其现金流依然存在断裂的风险。

截至2024年11月30日,宏信超市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降至3.96亿元,同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质押存款合计额也进一步降至1.38亿元,仍然难以覆盖短期借款。

因此,如果宏信超市未能顺利在港股上市,或者无法通过外部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那么很可能会陷入流动性风险。不过,招股书显示,宏信超市的董事认为,经过审慎周详的查询后,该公司拥有充足的营运资金,足以应付自文件日期(2025年1月24日)起至少12个月的需求。

本文围绕宏信超市展开,指出其批发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上升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但这一业务拉低了整体毛利率,且因回款周期拉长、现金流难以覆盖短期借款等问题,存在现金流断裂风险。若无法上市或获得外部融资,可能陷入流动性危机,不过公司董事认为有足够营运资金应对至少12个月需求。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宏信超市批发业务崛起背后:毛利率下滑与现金流风险凸显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