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票分运单级国际中转“换单”业务在浦东机场试行成功这一事件,介绍了该业务的操作情况、“空空中转”及“换单”模式的概念,分析了以往模式的局限性,阐述了新“换单”模式的操作流程以及为全球货代企业带来的好处。
记者从上海机场集团了解到,近日,上海首票分运单级国际中转“换单”业务在浦东机场试行获得圆满成功。这一成果标志着上海口岸国际航空货运中转模式实现了新的突破,“空空中转”业务场景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在首票国际货运中转“换单”业务里,有一批从泰国曼谷启运的电子产品,在浦东机场完成了换单操作,并且换装到不同航司的航班上,随后顺利地转运至美国。
所谓“空空中转”,指的是货物从始发机场出发,经停中转机场,通过更换货运单,再搭乘另外的航班飞往目的地。其中,国际中转“换单”属于“空空中转”的一种具体模式。由于该模式涉及不同的承运航司以及不同的货运单号,所以需要机场与海关等多个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今年2月初的时候,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这三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表示支持具备条件的航空口岸和航空公司发展国际货物中转业务,旨在提高国际货物中转效率、提升中转服务品质。
在以往的“空空中转”业务中,大多是同一家航司采用一张总运单“一单到底”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客户在航线选择、承运人选择以及运输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上海机场联合浦东机场海关推出了国际货物中转“换单”模式。在前期,机场方面广泛收集并深入分析了全球头部货运企业以及主要货代公司的业务需求。在此基础上,机场配合海关共同组织、协调国际中转“换单”业务操作流程的设计与测试工作。
在新的“换单”模式下,一票货物由两家不同航司的两份总运单进行衔接,而分运单上的始发地和目的地均为境外城市,主要用于货物中转操作的识别。企业申报的运单数据经过海关系统自动比对总运单、分运单信息,确认无误后,随即下达电子信息放行指令。机场则负责做好不同承运航司间的运单关联、进港理货、中转申报、安检、出港待装等一系列保障工作,从而实现货物中转“零延时”。
全球货代企业可以凭借浦东机场丰富的国际航空枢纽网络和航班舱位资源,自主优化组合出入境航班。通过采用不同航司各自总运单相互衔接、快速换装货物的方式,实现货物在浦东机场“原进原出”的高效中转。这样一来,企业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灵活的航线航班选择,同时还能降低运输成本。
上海浦东机场首票分运单级国际中转“换单”业务试行成功,是上海口岸国际航空货运中转模式的一次重要突破。新的“换单”模式解决了以往“空空中转”模式的局限性,通过多部门协作和优化操作流程,实现了货物中转“零延时”,为全球货代企业提供了更优的选择,有助于提升国际货物中转效率和服务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