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多地探索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展开,介绍了精准画像少查规范企业、数字技术监督检查、系统自动匹配实现“多查合一”等多种新方法及实际效果,旨在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当下的营商环境中,涉企行政检查的规范问题备受关注。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发布,直击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检查突出问题,旨在坚决遏制“乱检查”现象,切实为企业减负。各地都采取了哪些办法整治行政检查执法扰企、随意性大等问题?实际效果又如何呢?让我们一同去探寻。
精准画像,经营规范、信用高就依法少查
浙江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路桥分局联合市监、消防等部门对浙江铭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的一次“综合查一次”行动,给企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次全面“体检”显示,该公司守法经营情况良好,检查未发现问题。没过几天,企业就收到通知,由于整体情况较好,经过生态环保分级分类评价指标认定,已被纳入低风险企业范围,相关部门在一年之内原则上不再主动发起日常现场检查。
“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部门指导服务多了,入企检查少了。”浙江铭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这样的营商环境让他们更加安心、更有信心。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路桥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分级分类检查能够有效调配执法资源,聚焦重点问题实现精准监管。对于守法经营的企业,以引导企业自查自纠并结合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监管方式进行监管,构建起“不打扰”的检查服务体系。
今年2月,《台州市关于推进分级分类检查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目前,路桥区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应急消防等6个领域全面实施分级分类检查制度。以“信用评级”“风险等级”为核心,对全区6000余家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按照“低风险、一般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于经营比较规范、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依法少查,而对于管理不规范、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则加强管理。
此外,路桥区还建设了涉企检查综合管理平台。一旦部门对信用较好的企业超出原定检查频次制定检查任务,系统会立即预警提醒,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数字技术的“火眼金睛”能及时发现违规检查
一张“码”,让不少地方的检查全过程实现了可追溯、可监督。3月14日上午,重庆市江北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执法人员根据检查计划,对重庆龙力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开展检查。3名执法人员分别用“执法 + 监督”数字应用移动端主动扫描了该企业的“企业码”,随即获取了检查任务、检查内容和历史执法数据,实现了检查内容“一码明晰”、企业情况“一码掌握”、重复检查“一码预警”。
执法人员丁雪飞表示:“以前来检查,总要带一堆纸质材料。现在检查前必须先扫码,企业信息一目了然,也杜绝了随便入企检查。”
重庆龙力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也说:“以前最怕重复检查,现在有了‘企业码’,我们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
目前,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等11个区县开展了“扫码入企”现场检查。未来重庆还将依托“执法 + 监督”数字应用,实现涉企行政检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评价机制。
那么,出现违规实施的检查该怎么监督呢?数字技术有一双“火眼金睛”。前不久,广州市花都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在查看广东行政执法一体化平台执法监督服务平台时发现,新华街道执法人员连续3日前往该街道的某建筑工地开展执法检查。
这是否存在检查过于频繁的问题呢?执法监督工作人员启动监督调查程序,分别向被检查的广州某某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和该街道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了解情况。
经查,原来是有市民通过广州12345热线投诉某工地存在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执法人员两次前往公司项目部调查取证,之后又对整改情况进行了一次回访检查。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花都区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反馈:“到公司检查时,执法人员都主动出示了电子执法证二维码、权利义务告知书以及投诉举报电话,说他们监督企业的同时也主动接受企业的监督。”企业后来接受行政处罚时也心服口服。
广东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码赋能、阳光护企’,既不增加企业负担,又不增加执法人员负担。”目前,“无感定位、全程监督”的“亮码入企”制度已在广州、珠海、佛山等地开展试点,下半年将在全省推广应用。
系统自动匹配,“九龙治水”变“多查合一”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中石化实华商储库,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检查前,亮出了执法证和平台生成的电子检查证。原来,为检查安全培训以及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当地应急管理局通过区执法监督平台随机抽取到了中石化实华商储库,同时区市场监管局在同一时间段内也随机抽取到了这家单位。于是平台就将两家单位的任务进行自动匹配,并指定时间由两家执法单位开展联合检查。
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商业储备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经理吕元海说:“以前各执法部门到我们单位检查都是分别进行,今天这个来查、明天那个来查。联合检查把两次检查合并为一次,减少了接待检查的次数,减轻了企业单位的负担。”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检查办法》,当地对一般领域经营主体实行“诚信免查、多查合一、年内最多查一次”制度。天津滨海新区司法局局长云凤柏介绍:“目前全区全量执法对象库为32万家,多个行政机关在同一时段内抽取到同一个经营主体进行现场检查的,由平台系统自动撮合形成联合检查任务,指定时间实现联合一次性检查。”
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负责人介绍:“运用数字技术使行政执法监督精准高效,很多地方都在不断探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负责人表示,《意见》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关键就是抓落实、见成效,“要真正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本文介绍了多地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方面的积极探索,包括精准画像分级分类检查、利用数字技术监督检查、系统自动匹配实现“多查合一”等创新举措。这些举措有效遏制了“乱检查”现象,减轻了企业负担,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强调了落实相关政策的重要性,要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策带来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