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云南咖啡产业,深入保山新寨村了解咖啡丰收情况,介绍了云南小粒咖啡的特点、种植历史及产区优势,还提及咖啡在云南的普及程度、种质资源保存和育种技术创新,展现云南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
当下,云南地区的咖啡种植与采摘工作已逐渐步入尾声。在精品咖啡的主要种植区域——保山市,咖农们迎来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一同走进现场,感受这份丰收的氛围。
在云南保山的新寨村,咖啡豆的采摘工作已接近收官。在收购点,咖农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刚刚采摘的咖啡鲜果送到这里进行交易。咖农张和云一共种植了50亩咖啡,目前这些咖啡树都已硕果累累。持续上涨的咖啡价格,让他对咖啡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保山新寨村咖农 张和云:今年每亩地的鲜果产量大约在3000斤左右,相比去年,产量翻了两番还多,今年的收入相当可观。
咖农 孔凡杨:今天我摘到了300多公斤鲜果,按照市场价格10元钱一公斤来算,卖了3000多元,我对这个价格非常满意。
云南保山新寨村党总支副书记 邵维宾:我们采用“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模式,引导咖农走上精品咖啡的发展道路。在品种选育、种植管理、成熟采摘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循精品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咖农的增收。
小贴士:
什么是云南小粒咖啡?
在云南,主要种植的就是小粒咖啡,其名声在国内外都十分响亮。那么,什么是小粒咖啡?它有什么特点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 云南小粒咖啡是指在中国云南省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属于阿拉比卡咖啡的一种。与罗布斯塔中粒咖啡、利比里卡大粒咖啡相比,它的体形明显更小,因此被称为“小粒咖啡”。
- 云南小粒咖啡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当年法国传教士将铁皮卡咖啡引入云南宾川县朱苦拉村,由此开启了云南乃至我国咖啡的种植历史。从最初的一株咖啡苗,发展到如今上百万亩的种植面积,云南小粒咖啡已成为中国咖啡产业的重要代表。
- 云南小粒咖啡主要种植在海拔1000米以上,北纬26度全球咖啡黄金种植带的最东端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非常适宜咖啡生长,赋予了云南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的独特风味。
百年云咖 如今远销海外
100多年前,法国人在云南种下了中国的第一棵咖啡树。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98%的咖啡都来自云南。到2024年,云南咖啡已远销至荷兰、德国、美国、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舶来物种,咖啡为何能在云南扎根生长,并且还能“回流”到海外呢?下面请看总台央视记者从云南发回的报道。
总台央视记者 古峻岭:这里是大理州的宾川县,像我身后这样正式登记注册的咖啡馆就有100多家。对于一个县城来说,咖啡馆的密度远高于一线城市。全县10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咖啡店,每天的咖啡消费量超过3500杯,可以说咖啡已经深深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100多年前,第一株咖啡苗就种在这里,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咖啡的起源地。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白学慧:目前,这里共保存咖啡种质资源952份,涵盖小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大粒种咖啡、丁香咖啡等10个咖啡种类。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咖啡品种的培育工作,目前拥有国审咖啡品种8个,其中小粒种咖啡品种6个,均为云南自主培育。预计未来5到7年,会有8到12个F1代的优良品种在产业上进行推广种植。
为云南咖啡产业注入中国“芯”,实现小粒咖啡品种“中国育”。这里正在进行一场从种质资源利用到培育技术创新的全链条科技突围。过去,传统的咖啡育种周期漫长,往往需要30年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但如今,不断迭代的新科技将育种周期缩短至10年,大大提高了新品种的选育速度。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成功建立起2个标准化苗圃。这些苗圃就像是云南咖啡产业的“希望摇篮”,每年都能让千万株带有中国“芯”的优质咖啡种苗,从“实验室”走向“种植园”。如今,云南咖啡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在国际市场也备受青睐。云南小粒咖啡正以更加耀眼的姿态,在世界咖啡舞台上绽放光彩,为我国种业自主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
本文介绍了云南咖啡丰收情况,包括保山新寨村咖农的喜悦和增收举措。阐述了云南小粒咖啡的定义、历史、产区优势。还提及咖啡在云南的普及,种质资源保存及育种技术创新,体现了云南咖啡产业从种植到科技育种的全链条发展,正以蓬勃之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