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山东水利发力:灌区改造保障粮食稳定供给,聚焦山东水利:多举措助力粮食生产安全

本文聚焦于4月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省水利厅副厅长肖红阐述的水利部门在灌区改造、保障粮食安全方面采取的多项措施,包括完善工程体系、强化运行管理以及改革科技双轨并进等内容。

4月1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此次发布会聚焦于解读2025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在会上,省水利厅副厅长肖红针对水利部门聚焦灌区改造、保障粮食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

肖红提到,目前在全省范围内,各级水利部门管理着476处大中型灌区。这些大中型灌区的控制灌溉面积占到了全省总灌溉面积的近6成,并且贡献了近7成的粮食产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在加强大中型灌区建设管理方面,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夫,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一,配套完善工程体系,有效增加灌溉面积。水利部门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对骨干渠系实施节水衬砌改造。与此同时,配套建设水闸、渡槽等建筑物,完善信息化管理设施,构建起了“引蓄提结合、输配用高效”的灌排体系。自“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实施72处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高达124亿元,其中省级及以上投资占比超过80%。通过这些改造项目,共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00万亩,新增节水能力3.73亿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0.650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大中型灌区在全省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其二,强化灌区运行管理,全力保障春灌供水。春灌对于土地而言,就像是越冬后“喝的第一口水”,对促进农作物生长、保障夏粮丰产丰收起着关键作用。各级水利部门对春灌工作高度重视,早早地进行动员和部署。提前完成灌区渠道维护2100余公里,清淤疏浚土方1050万立方米,检修建筑物2900余座,确保了渠系畅通、运行安全。此外,还督促指导大中型灌区科学制定春灌计划,计划引水42.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5400万亩。自2月份启动春灌以来,各地抓住水利工程蓄水较多、黄河来水量较大的有利时机,统筹安排用水时序,科学组织引水蓄水。目前,已有155处大中型灌区陆续启动春灌,累计引水2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000万亩,整个春灌工作预计在5月底结束。

其三,改革科技双轨并进,大力发展农业节水。重点抓好4处国家级和15处省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全面建立“准许成本 + 合理收益”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大田作物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实现亩均节水40立方米以上。齐河、宁津等地更是通过水权交易实现节水变现,进一步扩大了灌区经费来源。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组织6处灌区开展数字孪生先行先试,目前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和业务应用平台,助力今年春灌配水效率提升10%以上。

本文围绕山东省水利部门在灌区改造、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工作展开。通过完善工程体系、强化运行管理、改革科技双轨并进等措施,山东省大中型灌区在增加灌溉面积、保障春灌供水、发展农业节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保障。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山东水利发力:灌区改造保障粮食稳定供给,聚焦山东水利:多举措助力粮食生产安全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