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马恒昌小组”:点燃20世纪50年代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之火,20世纪50年代:“马恒昌小组”掀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热潮

本文聚焦“马恒昌小组”,介绍了其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模范班组,在20世纪50年代初发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历程,以及该竞赛对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和抗美援朝运动的重要推动作用,最后还告知了获取【晨读·百年工运故事】音频合集的方法。

晨读·百年工运故事 – 第二十期

建功:“马恒昌小组”开启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新中国,有一个英雄集体如同耀眼的星辰般闪耀全国,它就是“马恒昌小组”。这个小组的出现,宛如一把火,点燃了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热火朝天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马恒昌小组”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模范班组,它在我国工运史上意义非凡,开创了劳动竞赛、民主管理和技术革新的先河。

“马恒昌小组”的前身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普通小组。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迎来解放的曙光,局势还不稳定。此时,小组的老一代工人——马恒昌和他的工友们临危受命。他们不顾战火的危险,夜以继日地工作,顺利完成了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而且,他们还精心修缮了解放军的重要防空武器,为保卫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之后,他们带头向全厂职工倡议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们在1949年4月28日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就在授旗会上,这个小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担任组长。

马恒昌深知工人阶级肩负的使命,他语重心长地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马恒昌小组”不断挑战自我,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成为了众人学习的榜样。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沈阳第五机器厂北迁到了齐齐哈尔。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捷报不断传来时,“马恒昌小组”的成员们深受鼓舞。组长徐景荣郑重地对组员们说:“咱们要发扬马恒昌小组的精神,再加一把劲,多出几身汗,支援咱们的志愿军。”于是,他们萌生了向全国发起一个劳动竞赛的倡议的想法。

工厂党组织得知他们的设想后,坚决给予支持。正在疗养的老组长马恒昌了解到大家的想法后,也热情地给予了支持,他还在信中建议将倡议定名为“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1951年1月17日,“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这一倡议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很快,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积极响应。响应倡议的不仅有公营企业的班组,还有私营企业的班组;不仅有工矿企业的班组,还有文教卫商以及科研类的班组。一时间,一个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在全国蓬勃、深入、持续地开展起来。

“马恒昌小组”和他们发起的劳动竞赛倡议产生了巨大的精神推动力和深远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在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激励下,许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这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也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运动。自组建以来,“马恒昌小组”多次实现技术革新,积极推广先进生产经验,他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创造性劳动,屡建功勋,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阅读更多

应广大网友热切期待,我们特推出【晨读·百年工运故事】音频合集。获取教程如下:

第一步:点击【发消息】

第二步:先点击左下角小图标,在对话框输入文字: 晨读百年

第三步:点击发送

本文介绍了“马恒昌小组”的发展历程及其发起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该小组从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普通小组成长为全国闻名的模范班组,其发起的劳动竞赛得到全国众多班组响应,对国民经济恢复和抗美援朝运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还传承和发扬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最后提供了【晨读·百年工运故事】音频合集的获取方法。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马恒昌小组”:点燃20世纪50年代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之火,20世纪50年代:“马恒昌小组”掀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热潮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