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当昆曲邂逅新时代:传统艺术的创新突围 昆曲发展新征程:坚守传统与探索创新并行

本文围绕昆曲这一古老剧种展开,详细讲述了昆曲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发展的过程,包括传承举措、创新实践、现实题材创作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示等内容,展现了昆曲在当代焕发出的新活力。

《叱咤星河》剧照

昆曲,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素有“百戏之祖”的美誉。曾经,“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成为一段佳话;2001年,它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如今,昆曲佳作不断涌现,新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观众群体也逐渐年轻化,其发展生态已然焕然一新。

我从12岁起便踏入昆曲学习的大门,从事昆曲艺术已逾4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不断探索、求解与实践。我始终觉得,昆曲的继承与发扬,既需要像“考古队”一样,深入挖掘传统,也需要如“探险队”一般,勇敢地探索未知。也就是说,在坚守传统的时候,我们要与古人进行心灵对话,向过去的经典行礼取经;而面对未来,我们要能够承载当代人的思维、情感、理念和精神,去探寻属于当代的舞台表达方式。这两者看似方向相悖,实则目标一致,它们共同为昆曲拓展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名昆曲人,首要的使命便是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艺术。以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为例,剧院有着明确的要求,一级演员每年要举办两个专场,青年演员每年举办一个专场。这种方式“逼迫”着演员们去学习新戏、积攒剧目、精心打磨作品、积极创排新剧。截至目前,剧院已经举办了超过200场个人专场,演员们能够演出的传统剧目达100多出,每年还会挖掘整理传承大约20出剧目。这样一来,既实现了经典折子戏的活态传承,又让演员们熟练掌握了细致的程式技法,能够稳稳地站在舞台之上。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经典文学名著为蓝本,新编了一批传统戏,像《世说新语》系列以及《1699·桃花扇》《南柯梦》《浮生六记》《蝴蝶梦》等。同时,还打造了“一戏两看《桃花扇》”“春风上巳天”等传统剧目演出品牌。新编的《世说新语》系列已经积累了12出折子戏,不仅传承了艺术之美,还培养出了新一代年轻观众。

最近,我带着徒弟演绎了创意武戏《叱咤星河》。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现形式,赋予了文物动态的生命力,讲述了师徒相承、艺术相传的动人故事,构建出一个跨越时空的“三星堆奇妙夜”。它既体现了戏曲“手眼身法步”的技法传授,也传递了“谨守传统、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以先锋的姿态进一步探索了戏曲的更多可能性。我们追求创新,但绝不能失去昆曲的本质,所有的创造都应该是对经典的致敬,要带领当代人去回望经典、传承经典。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考古队”和“探险队”的完美契合。

艺术家肩负着记录时代的重要责任。作为当代昆曲人,在现实题材的戏剧创作中,不仅要展现新时代的价值观,还要体现新时代的审美观。创作者既要完成自身艺术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要对现实题材所表现的社会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再创作。以“昆剧现代戏三部曲”——《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为例,它们从不同角度探索了昆曲现代戏创作的基本方向。《梅兰芳·当年梅郎》作为江苏唯一的作品,同时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等,被专家称赞为当代昆剧现代戏的重大收获。《眷江城》遵循昆曲本体的审美意识,通过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舞台呈现,再次坚定了“昆剧完全可以演现代戏”的认知,是近30年来中国昆曲艺术舞台上展现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原创剧目。昆剧《瞿秋白》是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类优秀作品,专家评价其为“昆剧现代戏的高峰之作”,主演施夏明也凭借该剧摘得“梅花奖”。

昆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近些年,我多次带着中国昆曲登上世界舞台。2016年,我和英国艺术家共同创作上演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汤莎会”。中国昆曲演员和英国莎剧演员以中英双语联袂出演中英版《邯郸梦》,这在昆曲和莎剧的历史上都是首次。2023年,“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在法国巴黎举办,我率领经典剧目南昆版《牡丹亭》演员连续演出两天,剧场座无虚席。这是国内省级剧院首次到国外举办昆曲专题节会活动,是对探索中国演艺“出海”模式、创新艺术表现形式、聚焦年轻群体传播形式等的一次积极尝试。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类情感与命运的共通之处。借助精湛的艺术载体,古今能够对话,中外可以共情。自2003年开始,我一直在进行新概念昆曲实验剧的探索,也就是所谓的“先锋昆曲”,比如实验剧《夜奔》《浮士德》等,这些作品先后登上国际舞台,获得了广泛好评。我深切感受到,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看见”。以艺术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理念,展示中国形象,是促进世界相知、民心相通的最佳方式之一。

昆曲,从600年的历史深处缓缓走来。站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不仅要虔诚地对着遗产“照着讲”,更要有勇气面对未来“接着讲”,让昆曲在全人类优秀文化的语境中持续流传、生生不息。

本文围绕昆曲的传承与发展展开,介绍了昆曲在坚守传统、创新实践、现实题材创作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努力与成果。强调了昆曲既要传承经典,又要创新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走向世界,让这一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持续传承。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当昆曲邂逅新时代:传统艺术的创新突围 昆曲发展新征程:坚守传统与探索创新并行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