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活本源
传递多元价值

走进天河村:感受驻村帮扶带来的乡村巨变

本文聚焦吉安县天河村,详细介绍了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卷烟厂驻村工作队进驻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项目帮扶三个方面入手,助力天河村实现蝶变升级,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当我们踏入吉安县天河镇天河村,宛如展开了一幅徐徐铺陈的生态乡村绝美画卷。极目远眺,春风轻拂着洋子坝红色名村,这片土地正积极推动着农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近观村内,整洁且美观的院落错落有致,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串联起家家户户,充满乡土气息的砖瓦房在春风的轻抚下,显得格外别致与安逸。道路两旁,花朵含苞待放,树木吐露新绿,草木一片生机勃勃之象。

自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卷烟厂驻村工作队入驻天河村以来,他们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固基石,以人居环境整治增添亮色,以产业项目帮扶充当强劲引擎,全力以赴推动天河村实现蝶变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一幅航拍吉安县天河镇天河村的画面。(刘斌摄)

天河村地处山区,基础条件相对薄弱。驻村工作队深知“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话语背后的深刻道理,所以将改善交通条件列为首要任务。他们积极主动地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四处争取各方资源,最终为天河村修建了多条水泥路。如今,村里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为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就如同打通了天河村经济发展的“血脉”。

村民朱祥龙感慨地说:“脚底下能走出去了!现在村里的路都硬化了,不像以前,都是泥泞不堪的小土路,一下雨,地上的泥能粘住鞋,连门都出不了。”

除了交通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外,驻村工作队还积极协助解决帮扶村在水、电、网、化粪池、休闲广场和运动场所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洋子坝红色名村、养老互助之家、党群服务中心和入村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保障了村民生产生活以及来客游访的安全,有利于提升红色名村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访问,从而增加村民的收入。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曾经的天河村,垃圾随意堆放,污水肆意横流,人居环境十分糟糕。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人居环境整治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入手,全面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为了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驻村工作队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党的强农惠民富农政策和环保知识,引导村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他们还制定了村规民约,明确了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在整治过程中,工作队进一步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积极组织村民开展义务劳动。村民们齐心协力清理污水沟道、拆除乱搭乱建、打扫村庄道路等。此外,他们对村里的公共区域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整治,推进农村厕所提标改造,种植了绿化树木和花草,打造了生态景观带。同时,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进常态化、体系化、持续化、精细化,使得天河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推进产业项目帮扶

图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胡启明(右)正在向村民讲解井冈蜜柚管理技术要点。(刘斌摄)

产业兴,则乡村兴。驻村工作队深知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他们立足天河村的实际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业项目帮扶。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他们采用“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帮扶新模式,即致富带头人领办、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帮扶对象参与,以联合种养合作社为领办主体。在养羊、龙虾、稻田产业的基础上,带领脱贫户、村民大力发展养蜂、山茶油和井冈蜜柚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井冈山卷烟厂干部职工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天河村推广特色农产品,拓宽了蜂蜜、山茶油、家禽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充分利用天河村的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宣传推广洋子坝红色名村资源,提升其知名度。借助研学基地吸引更多游客参观研学,让农户得到了更多实惠,从而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据了解,经过几年来的精心帮扶,井冈山卷烟厂为天河村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洋子坝红色名村、村庄道路改造、休闲广场、周边绿坡提升等项目建设。如今,天河村的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益优美,产业项目蓬勃发展。天河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介绍了井冈山卷烟厂驻村工作队对吉安县天河村的帮扶成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推进产业项目帮扶等举措,天河村实现了巨大的变化,正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不断迈进。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果源资讯 » 走进天河村:感受驻村帮扶带来的乡村巨变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