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现的假借“抖音短剧推广/分销”名义实施诈骗的情况,通过多位网友的经历,揭示了此类骗局中收费授权素材可免费申请、付费后退钱难、拉新人入群才给佣金、“套娃式付费项目”繁多等问题,还指出行业存在隐藏壁垒,同时强调了短视频营销应遵循广告法规定以及互联网平台要做好把关。
在当下,不少人都希望通过副业增加收入。然而,近期却出现了一种打着“最强副业”旗号的“短剧推广”骗局,让众多人陷入其中。
3月27日,@抖音黑板报 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假冒“抖音短剧推广”诈骗的风险提示】。原来,近期有不法分子假借“抖音短剧推广/分销”之名,用高额回报来诱导用户购买、租赁短剧版权,或者购买推广培训课件和服务,以此实施诈骗。抖音明确提醒,平台从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作为短剧推广项目负责人,更不允许任何机构或个人以“抖音短剧”名义收取版权租赁费、代理培训费、会员加盟费等。
短剧推广,简单来说,就是把短剧下载下来,进行二次创作剪辑和视频分发,通过植入链接或口令,引导网友跳转到专属短剧平台付费观看,从而获得佣金。许多副业“教学贴”盯上了这个领域,用“最强副业”“零基础月入过万”“宝妈在家就能做”等极具诱惑的口号吸引网友加入,可不少人却因此陷入了“套娃式”骗局。
收费授权素材实际可以免费申请
央视新闻采访中,网友伽音(化名)讲述了母亲的遭遇。母亲曾接到电话,被告知有一个三天免费的短剧推广课程,学完之后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合同里明确写着,相关素材授权费用加上课程服务费要收4880元。但实际上,在平台进行申请,剧方就会免费提供授权。而且,社交媒体平台或一些交流群中提供的免费资料,就能够讲清楚“推广”本身的逻辑和流程。一个月后,伽音母亲的视频仅有两位粉丝购买了短剧平台29.9元的付费套餐。按照与机构签订的合同,她能赚取套餐金额80%的佣金,忙活一个月仅入账47.84元,而且账号还因为涉嫌“搬运”被举报。
付费后却面临“交钱容易退钱难”
机构不仅利用“信息差”割取第一重“韭菜”,“套娃式”收费也随之而来。网友星露(化名)在购买了“授权”和“工具”两个付费项目后,觉得自己账号的流量依然不理想,情急之下又掉进了机构精心设计的另一重套路。与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漫长且无望的“起号”和“养号”过程。在发现自己既没有“免费听课”,也没有“月入过万”后,星露和伽音要求机构退费,但都遭遇了“交钱容易退钱难”的困境。
拉新人入群才可以得到佣金
有些“短剧推广”的套路更为隐蔽。处于职业空窗期的孙女士在社交平台看到短剧推广的帖子后,在客服人员的指引下,注册了一款短剧推广App。客服人员称:“按照链接流程注册会员,成功后就可以推广短剧,一天就可以拿到佣金,拉新人入会可以分红50元。”然而,当孙女士拉到新用户下载入会后,追问佣金何时到账提现时,却被告知:“新用户要充值99元的会员才算有效拉新,满500元才能提现。”在短剧推广平台上,拉新人入会可以得到佣金似乎成了默认规则。一位商家介绍道:“邀请好友推广的人数越多,代理的等级越高,最高可以返3%的推广奖励。”
“套娃式付费项目”名目繁多
记者搜索发现,市面上多数“短剧推广”宣传,都是以“免费课程”的形式出现。一旦有人上钩,就会被拉入社群,称有团队相互引流更有利于“起号”,但进入社群后就开始“卖工具”“卖软件”。如果有了购买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套娃式付费项目”。在投诉平台以“短剧推广”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查询到近千条投诉,其中相当一部分直指“培训课程虚假宣传”“视频没有流量”“没有赚到钱”。由于短剧“出海”的火热,一些机构还宣扬“短剧海外推广”,而这一过程涉及各种“硬件门槛”,“割韭菜”的名目就更多了。
业内人士指出被隐藏的行业壁垒
短剧从业者进行案例分析时提到,这些“短剧推广”骗局时刻意隐藏和淡化了行业壁垒,也隐藏了背后所需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实际上,在海外的社交媒体平台,数万次的播放,平均只能转化1 – 2单的有效订单。而且海外的短剧推广不仅要搭建专业的账号矩阵,养号、起号、涨粉,模拟一些真实的活跃度,还需要在关键的时间节点来完美实现转型变现。机构喊着“你要持续努力”“你要坚持发推广,一定能够‘爆号’”的鼓励话术,到最后如果做得不好、挣不到钱,机构就会把责任推到你身上,说你没有坚持下去。
短视频营销应遵循广告法相关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短视频的营销在法律性质上是典型的互联网广告,按照广告法的规定,培训类教育类的广告绝对不允许在广告里面有明示和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互联网平台应对此类广告做好把关。如果在平台上发布的营销信息标记为广告,平台就是广告发布者和广告经营者,对广告内容应该严格按照广告法和互联网管理办法来审核,而且应该明确标记为广告。
本文通过多个案例详细揭露了“短剧推广”骗局的多种手段,包括收费陷阱、拉人套路等,同时指出行业存在隐藏壁垒以及短视频营销应遵循法律规定。提醒广大想要从事副业的人要警惕此类骗局,避免遭受经济损失,也呼吁互联网平台加强对相关广告的审核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