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法院丁河法庭利用“调解+确认”解纷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因烧荒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例,展现了法庭便民利民的司法服务,以及在践行“枫桥经验”方面的成果。
近日,西峡法院丁河法庭运用“调解 + 确认”的创新解纷机制,成功处理了一起因烧荒而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这一举措不仅迅速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大大减轻了群众的诉讼负担,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事情的起因是,村民马某为了清理自家农田里的杂草,点燃了地里的荒草。然而,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那肆意蔓延的火苗,不仅烧毁了隔壁杜某的杨树苗,还损坏了新铺设的滴灌带,给杜某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事后,杜某找到马某,要求其进行赔偿。但双方就赔偿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杜某只好将马某告上了法庭。
案件受理后,负责此案的法官深知及时化解纠纷对于维护邻里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于是,法官第一时间深入到田间地头,采用“脚底板工作法”,仔细勘查现场,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在田埂上,法官耐心地从多个角度为双方当事人进行释法说理。法官强调了乡邻之间应有的情谊,详细分析了双方在此次事件中的责任划分,并向他们说明了诉讼可能产生的成本。同时,法官还列举了近期发生的多起森林火灾案例,对马某烧荒的危险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经过法官的一番努力,双方当事人逐渐冷静下来,达成了“赔偿苗木损失 + 修复灌溉设施”的初步调解意向。
然而,在调解过程中,马某仍存在一些顾虑。他搓着衣角,小声嘀咕道:“要是签完协议对方反悔了怎么办?”“诉讼费能不能缓一缓再交呢?”针对马某的担忧,法官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您放心吧,咱们今天就把调解书升级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保险单’,而且不花您一分钱,它和判决书具有同样的执行效力!”
为了让当事人的权益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法官主动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对接,启动了司法确认程序。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随后,法官当场对协议内容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并在当天下午就出具了司法确认裁定书,送到了双方当事人的手中。这份“零费用、免诉讼、强效力”的法律文书,不仅确保了协议能够得到强制执行,还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节省了一笔诉讼费用。
拿到裁定书后,马某和杜某连连感慨:“原本以为打官司得跑好几趟,没想到在地头就把事情给解决了!”此次纠纷的成功化解,是丁河法庭践行“枫桥经验”的一个生动范例。近年来,西峡法院积极联合司法、妇联、村委等多个职能部门,建立了纠纷分层过滤机制,打造了“1 + N”联动体系。通过将司法服务融入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采取巡回审判、上门调解、线上司法确认等一系列便民措施,西峡法院成功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为群众节约了诉讼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服务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
本文通过讲述西峡法院丁河法庭成功化解一起烧荒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的案例,展示了“调解 + 确认”解纷机制的有效性和便利性。法庭法官深入现场、耐心调解,并通过司法确认程序保障当事人权益,体现了司法为民的理念。同时,西峡法院联合多部门建立纠纷分层过滤机制,将司法服务融入乡村振兴,为群众节约成本,践行了“枫桥经验”,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